幾家歡喜幾家愁,趙王如計劃的說服了世家行動,皇帝御駕親征他們沒有反對,那麼帶上他們自然也不能反對。
帶上他們要求他們帶上各家的武裝,無法反對,這不是商量,是命令。
在這種大勢的裹挾下,世家們只能同意,莊詢和叛亂軍禍害趙國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御駕親征的含義,是為了讓世家聯合出兵,世家入套了。
大部分人也看清趙國不能抽調景國軍隊的無奈,儘管不情願,也明白出兵的必要,咬牙同意。
軍隊調動集結,同樣在做準備的的是何衡他們,軍帳裡,幾人謀算著下一步如何走。
他們可不知道趙王要御駕親征了,他們還在嫌棄自己弄的動靜不夠大,他們的戰略目標可是要吸引趙國的主力回防。
“大帥,直插晉陽還是繼續策動百姓,消滅趙國東部的官員和軍隊呢。”在公開討論中,黃熙也不叫何二哥,他躊躇的發問。
“你怎麼看呢。”巨大的地圖掛在牆面,顯示著已經佔領的區域,固守的趙軍等等資訊。
趙國道郡的軍隊也不是被完全推翻,許多還掌握著一定的區域,形成一個個的斑塊,在起義的地圖中。
黃熙現在就是問接下來的方向,打敗了趙國組織的郡兵,是進攻晉陽尋找強行把趙國攻擊景國的部隊逼回來,還是對趙國的東部和北部造成更大的破壞,引發更大的連鎖反應,這是目前西面軍面臨的兩大選擇。
毫無疑問第一個舉動更為冒險,有孤軍深入的可能,但是十成把握能引起趙國從景國撤軍,畢竟再不回防,別人都打到你的京城了。
第二個安全一些,情況不對可以撤走,可如果趙國暫時放棄東部和北部土地的控制,全力打敗景國,那麼莊詢交給何衡他們的戰略目標沒有達到這次出兵就毫無意義,那樣趙國遲早會把失去的都拿回來。
現在雙方都是拿著稀少的情報分析著彼此,趙王認為何衡的部隊很多,必須出重拳。
何衡覺得自己部隊少,要穩紮穩打,靈活機動,減少損失,吸引趙國大的目光,派人來留住自己。
雙方產生如此大的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許多起義軍,都冒用莊詢和夏國的名號,說自己是夏國派來的。
真正安插進去的臥底說自己和夏國沒關係,反倒是這些和夏國沒關係的,個個說自己受了莊詢的命令來推翻趙國的暴政。
所以呈遞給趙王的情報,得出的結論也就成了莊詢兵員眾多的模糊景象,外加大戰封鎖,確實看不清其中的門道,所以趙王才擔心八千的禁軍拿不下,還要要求世家一同派兵前往討伐。
他也要御駕親征才好逼迫世家交出一部分兵權,也只有他能有威望去駕馭這些交出計程車兵。
趙王做出了選擇,現在輪到何衡做選擇了,目前的騷亂足夠趙國回防嗎?該是進攻還是防守撤退。
何衡沒有急於下定論,他先問了部下的建議,不像是酈茹姒那般乾坤獨斷,他比較喜歡傾聽部下的意見。
“屬下嗎?屬下亦覺得為難,但是為了達到戰略目的,應該進軍,讓趙國感到脅迫。”
黃熙面露為難後說,確定趙國調回玄甲軍之前,他們都要不停的挑釁,攻滅晉陽做不到,他們的軍隊有五六萬人,真正精銳的卻只有幾千人的天策軍,挑釁的動作卻一定要做到。
“嶽成,你說呢。”何衡聽了點點頭,是有道理。
“大帥,我懂什麼,伱讓我衝鋒陷陣我懂,這些勾心鬥角,我怎麼懂,我倒是想打到晉陽去,活捉了趙王。”
羅嶽成老實巴交的說,引起眾人的鬨笑,大家也沒指望他說什麼高見,這麼一說倒是把人意氣激發了出來,大家還想和趙國過過招。
之前趙國派了一個將軍來統籌戰事,企圖用郡兵防住何衡他們,被他們打敗,現在士氣高昂,並不畏懼趙國。
“別想了,蘅都的命令,讓我們幫助清剿那些起義啃不下的硬骨頭,主持分地和新法實施,訓練武裝,再觀察情況,如果趙國遲遲沒有改變,到時候再進軍。”
將諭令的內容傳遞給大家,這是何衡聰明的地方,他反對他不直接說,用了別人的話。
“既然是蘅都的命令,那沒有辦法了。”黃熙嘆息著接過諭令說,看起來很失望,他們想和趙國交戰,對趙國並不覺得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