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融化,戰爭機器在啟動,九州大地都在處於緊張的氛圍,硝煙瀰漫,沒有什麼地方能免俗。
哪怕是趙國北境邊境的小城,徵發的徭役,人員流動,春耕生產,繁忙的經濟活動讓一切都顯得生機盎然。
路邊茶館,村裡到城裡買種子歇腳地,有行腳的商人,也有村裡負責來採購的話事人。
三三兩兩,聊著各自的話題,主要還是行腳商人說的多,其他人在當一個耍子聽。
“夏國現在人去就分田,我看到好多人沒有田產的人都分到田產了,有些地方甚至免了兩年的田稅。”
商人讚歎說,享受著周圍人們擁護注視的感覺,他的話語也引起人們的注意,許多人都心生嚮往。
“無非就是騙人過去,夏國可沒有我們趙國的土地肥沃,人過去,連自己都養不活,不免田租怎麼過活。”
一盆冷水澆到所有人頭頂,說話的是一個遊俠的打扮的青年,似乎對夏國很不滿。
商人有些不服氣,對著遊俠說:“人家按田地多少交稅,怎麼會養不活自己,你的田地少交稅就少,又不交人頭稅,除非是懶鬼。”
“等等,沒有土地是不是就不用加稅?”聽眾有人驚呼,反應很快,是一個賣簸箕的篾匠。
“當然不用交,所有人頭稅都已經包含在田地裡了,給人們分地也是為了人們能交得起稅,畢竟你不種田,哪裡來的稅款交,而且越是田地多的人,交的稅越多,那些老爺們都要交稅了。”
商人憨厚的笑了,多少有些幸災樂禍,看有錢人倒黴會讓人歡樂,其他人不厚道的笑了。
“你忘了伱的商稅,還免稅?”遊俠不客氣的嘲諷說,對商人這樣吹捧夏國,感到不爽。
“交呀,哪裡不是交,哪個國家不收,夏國勒索的事情還少了嘞,我這次進了貨,還要回去。”
商人坦然承認,夏國的政治清明一些,有指標考核後,許多東西都收斂了,而且舊秩序改變成新秩序,官員士兵也換了,也在適應新秩序。
“還是說土地吧,真分呀,地從哪裡來,分多少,有什麼要求?”篾匠來了精神,他沒管兩人討論商稅,催促著商人繼續講土地的事情。
他的話也得到其他人的支援,因為土地離他們最近,有人就喊著:“說什麼稅,真分土地呀,有什麼其他的條件嗎?”
“當然有,要按人口,各地標準不用,不過一戶人只有夫妻分的土地翻倍,聽夏王說,要把第二代的土地留出來,不讓他們窘迫,夏王真是一個好君王呀。”
商人誇讚說,周圍的人也連忙著點頭,不僅分了土地,還考慮到下一代,確實是一個好君主了。
“呵呵,一個背信棄義的傢伙,之前來我們趙國盟約,後來回了國就不認賬,虛偽的收買了人心罷了。”
遊俠鄙夷說,身為趙國人的人們也同仇敵愾起來,背信棄義誰都有,但是說出來就要被批判。
“收買人心,其他國家怎麼不收買,做不到嗎?那可是土地,產量低了一點那也土地,而且不交人頭稅,多少國家能做到。”
商人針鋒相對,商人說的實在,趙國就沒見過分地,想想肥沃和好的土地都是貴族老爺。
“蠅頭小利把你哄的,能給你土地,這可是把人頭稅摻雜進去了,你一年辛苦也掙不到什麼錢。”
遊俠被憋的有些詞窮,於是換了一個角度說,這個問題問出來一幫人點頭,這不是加大有土地人的稅收嗎?
能來茶館喝茶,說明還是有點資產的,心裡自然不想為別人交稅。
“其他的賦稅比較下來還比人家高,人家只交一次賦稅,而且只交給朝廷,哪裡會像其他的地方,徵一次稅,要刮百姓半層皮。”
商人反駁說,沒有點名趙國,但是每個人都在聯想自己的情況,多次交稅,還有些租了一些地主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