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這醫生太懂我了> 第七十八章 我要去看你的西瓜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八章 我要去看你的西瓜啦 (2 / 3)

等到發現梔子不是‘內向’的時候,恐懼症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並瘋狂生長。

在前期的時候,他們也帶梔子去看過很多的心理諮詢師,但幾乎都沒有用,因為梔子下意識地牴觸外人,她根本不信任對方,別人也沒辦法幫助到她,加上一些生理上的缺陷,她一緊張就說話結巴,每當出現緊張的時候,恐懼立刻覆蓋掉理智,她又不知該怎麼辦才好了,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逃避人群。

退學之後,梔子就幾乎再也沒有出過家門,以前居住在鬧市區的,然後也搬了家,來到這裡居住。

眨眼便是十年,跟她一起的同齡人都畢業開始工作了,梔子還在為走出家門而努力。

五年前的一次,梔子鼓起勇氣對白妍說,她想到外面走一走,於是白妍就陪著她,走到院子時,她就已經臉色蒼白手腳發涼,才走出家門不到三米,她就暈倒了,而那次之後,白妍也再也不敢讓她走出來。

可以說梔子如今在院子裡自如地行走,還種上了西瓜,這種改變是白妍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白妍說了很多,元嘉都認真地聽著,每一字每一句都記在心裡。

同時,他也跟白妍說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讓他安心的是,白妍夫婦已經十分的明智了,在如何照顧梔子的日常上,幾乎做到了他們能做到的所有事情。

至少在家裡面,梔子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

但是要想走出到外面,‘父母’和‘家’這個概念就沒法給到她更多的幫助,她需要自己的潛意識對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期待、有更大的自信、抱有最大的期望才行。

這個過程裡,別人的‘推動力’沒有用,哪怕你拽著她、陪著她一起到外面都沒有用,她依舊會對外面感到害怕。

要想改變,就必須使梔子自己的潛意識,產生‘源動力’,她發自內心的渴望出去,她想出去見別人,她想出去生活。

自我意識和潛意識是兩種概念。

在梔子的自我意識裡,她一直都想走出去,但這並非她潛意識的願望,而是怕父母擔憂、或者社會倫理,因此才覺得自己應該走出去。

而在內心的潛意識裡,她排斥外面的世界、排斥外面的人,所以走到外面與人接觸時,才會本能地害怕和恐懼。

她自我意識知道躲在家裡不好,但潛意識就是感覺很舒服很安全,於是內心就產生了巨大的矛盾,痛苦也因此產生。

但好在父母的理解和安撫下,梔子的抑鬱程度是可控的。

要想使梔子產生‘源動力’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白妍以前跟梔子聊天的時候,也聽過其他心理諮詢師的話,比如多跟她講講外面的事情啊,多描繪一下外面的世界啊,沒想到並沒激起梔子的‘源動力’,甚至差點起到了反效果,讓梔子因為自己不能出去這件事而更加抑鬱。

這是因為在梔子的概念裡,爸爸和媽媽是屬於家的一部分,他們是很難充當起走到外面世界的‘源動力’這個任務的,爸爸和媽媽跟她說這些話,只會讓她感到壓力,感到‘家’在把她往外面推,她自然就會緊張不安。

元嘉的存在對梔子來說是特殊的,他充當起了梔子走向外界的‘源動力’,跟在‘家’裡往外面推不一樣,他是在外面遞給她一條繩索,讓梔子可以因為‘源動力’,自己拉著自己出來。

並非人人都能擔當得起這個角色,誰都喜歡跟積極向上的人相處,但不是誰都能像元嘉這樣,願意一直呵護著一個女孩脆弱的心靈。

捧著一個木塊跑兩公里簡單,但捧著一塊一碰就碎的豆腐,就連走路都得小心翼翼起來。

這個過程需要付出的辛苦,遠超想象。

元嘉不在乎,因為他喜歡,喜歡就是喜歡。

誰也沒法準確地說出自己為什麼會喜歡一個人,你能說出來的一大串理由,都是由喜歡為前提反推出來的。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他的摳門你會覺得是節儉,她的無理你會覺得是率真,反正哪哪都是優點,並不是因為這些‘優點’而喜歡對方,而是因為你喜歡對方,所以這些都是優點。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