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尚熠上朝的路上聽縉塵回報墩親王中風,搶救了一晚上命是救回來了,左半邊身子不能動,話也說不利落了。
尚熠挑眉,這下子皇親國戚們沒心思惦記商品交易大會的事,也沒功夫給找外地客商麻煩了。這事又得賴在他們父子頭上,這回父子四個要一起給皇上背鍋了!
果然今天的早朝來了很多皇親國戚,他們得知姬昀佑“病了”,都把矛頭指向尚熠,說他把墩親王氣病的。
“你們憑什麼這麼說,難道皇上召見本相不該進宮嗎?皇上問話本相敢不回答嗎?昨天在御書房本相有刻意針對墩親王嗎?就因為你們是皇親國戚,本相就該忍氣吞聲一言不發嗎?”尚熠一連串的質問令韓王啞口無言,尚熠不是自己進宮找墩親王吵架去的,他是奉了皇上的命令才去御書房的。
“可是你家的幾個孩子……”
“韓王,本相的三個孩子加起來不足五歲,他們是打墩親王了還是出言不遜了,今天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我倒是想問問,在本相沒去御書房之前,墩親王是不是想拿柺杖打本相兒子來著,難道他是因為沒打到孩子氣病了?那本相可就幫不上忙了,總不能把個一歲的孩子送到他面前打一頓出氣吧,你們好意思嗎?”
皇親國戚們用眼神交流了一下,這事確實行不通,他們不想被百姓指著鼻子罵!
“還有上官宏鈺呢?要不是他和熙賢公主合夥謀取財物,墩親王他老人家也不會病倒了!”韓王總想揪出一個背鍋的,就算尚熠和他的孩子躲過去了,還有上官宏鈺不是!
尚熠嗤笑:“上官只是來送證據的,墩親王中風和他有什麼關係,墩親王年事已高,走路不小心或者喝口水都容易中風,要不咱們請示皇上,派一名太醫去墩親王府幫老親王檢查一下,看他到底是因為什麼中風的。”皇上也氣墩親王了,不能把賬都算在他們和上官身上吧!
韓王當然知道這裡面有皇上的份,可他不能指認皇上啊!想讓尚熠父子背鍋他不肯,就連上官宏鈺那個草民他都護著,太不把皇親國戚放在眼裡了。
官員中有很多人對以墩親王為首的皇親國戚意見也很大,這些人依仗祖上對啟豐有功,手握免死金牌,在京城胡作非為,不僅欺壓百姓,一般的官員他們也不放在眼裡。
像墩親王年紀這麼大的老人家原本應該在家裡頤養天年的,可他呢?經常帶著宗親在京城和朝堂上興風作浪,就連皇上都得禮讓三分,百官對此早有意見,只不過敢怒不敢言罷了。
現在好了,墩親王再也不能折騰了,皇親國戚也該安分些了吧!再說皇上也被氣病了,難道墩親王和韓王他們沒有責任嗎?
有官員提起皇上的病,韓王閉上嘴巴,其他皇親國戚躲躲閃閃,尚熠饒有意味地嘆了口氣,擺出一副欲言又止,有話說不出的樣子。
“咱們到底是應該先追究墩親王的病因,還是應該先關心皇上,韓王您說啊?”官員裡有人站出來問。
“可是……墩親王年歲已高……”韓王沒想到姬昀佑也“病了”。
“這麼說在韓王眼裡,墩親王比皇上重要嘍,你們眼裡和心裡還有皇上嗎?”御史也站出來指責韓王。
這種事只要有人起頭,又事關皇上文官們都想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御史也不肯落後,更有情緒激動的武官要求追究把皇上氣病的那個人,不管對方是誰都應該繩之以法。
韓王和明郡王沒想到一點好處沒討到,還被滿朝文武抨擊了一頓,灰溜溜離開金鑾殿,下朝之後尚熠領著官員代表想去探視皇上。
“尚相,各位大人請留步,皇上正在休息,讓老奴轉告各位把公事處理好,皇上心情愉悅了病情自然就好了!”
這時皇上寢宮裡傳出一串銀鈴般的笑聲,還有孩子在喊:“狐,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