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的看了看安華皓,這個青年英姿勃發,側面看上去和衛國公十分相似,再回想衛國公當時模糊不清的態度,朱浩然哪裡還有不明白的。
看著安華皓的眼神裡,就多了一絲同情,同樣是衛國公的子嗣,京城的幾個錦衣玉食,風光無限。
而這個孩子,在鄉下苦苦求生,還能憑藉自己的能力考上秀才,果然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啊!
這麼想著,朱浩然對安華皓的防備之心頓時盡數消散了,倒有了提攜他的想法。
朱浩然又問了些,該如何處置縣衙裡的那些下人,還有高進身邊的小廝,梅長安他們這些人的處置方法。
安華皓一直提著心思,聽得朱浩然這麼問,只講律法抬出來,別的一個字也不多說。
這般沉得住氣,朱浩然看在眼裡,那心思越發熱切了一些。
朱浩然在朝中屬於文臣中的清流,從小家境也不好,能考上狀元,真是祖墳冒青煙。
如今當今皇帝多看中清流文官,予以重任,對老牌的權貴反倒略有壓制。
權貴手中的資源豐富,就是朝中,他們的人數也眾多。
皇帝如今覺得權貴們話語權太大,早就想分了權貴的權利,所以這些年來,積極扶持這些科舉考試出來的新人,挑選出合適的,外派到各地去鍛鍊一番,慢慢的升遷,到時候此消彼長,就是時候了。
而朱浩然就是被皇帝給予重任的那一個文官清流的領頭人。
為了能和權貴集團們對抗,朱浩然一貫是軟得下身段,又直得起腰板,操作風騷得很。
此刻看安華皓是個可造之才,加上憐惜他的身世,又念著安華皓的救命之恩,也就多提點了兩句,讓安華皓多看書,多讀書,爭取參加今年的鄉試,看看自己的水平,不行,自己可以給他介紹一個老師之類的話。別被外力影響了自己的心情什麼的。
安華皓自然謝過不提。
說完這些,朱浩然才將早就寫好的對高進等人的處罰,一一都列在紙上了。
將那張紙遞給了安華皓,示意他看。
安華皓飛快的從頭看下來,就看到安排的是,高進,身為朝廷命官,不知為朝廷效力,報效國家,反而勾結當地豪強,狼狽為奸,將直接被罷去縣令一職,暫時關押在大牢裡,等著和朱浩然一路,被押解回北京再審。
那些擁有私礦的當地豪強,這麼多年來為禍一方,現在被一網打盡,所有的家產都被充公沒收,男人都被關押在大牢裡,等待他們的除了斷頭臺,就是異鄉流放了。
至於高進的家眷,妻子夏氏那是朱浩然頂
頭上司的侄女,朱浩然如今可不敢得罪頂頭上司。
朱浩然讓人將夏氏和她的兩個孩子單獨關在一間小屋子裡,每天一日三餐都有人送去。
也無人敢欺辱他們娘三個,也算是對上司有個交代了。
至於高進的姨娘和下人,這些登記在冊的也有近乎一百人,下人們允許家人去贖買回家,當然,高進的貼身小廝之類的僕人是直接被和高進一起關起來,擇日會上京被審的。
至於姨娘們,直接被充為官奴,等待著官方的人牙子來將她們帶走,然後賣出去。
高進的手下,如梅長安之類,和私礦有牽扯的,有功名的革去功名,無功名的直接被打上幾板子,趕回去家去了。
梅長安一聽說要革去功名,還要打板子,頓時就主動喊著要交代,要戴罪立功。
將他知道的高進他們的事情,全抖摟個乾淨,又哭訴自己的閨女是被高進給強搶去為妾的……
高進被帶過來對質,聽了這話,眼睛都紅了。
人在末路了,逼急眼了,什麼話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