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田的就忍不住一邊割稻穀,一邊跟他嘮嗑“老王頭,你們家今年可不得了啊!”
梅忠誠笑著抽一口煙“託福,託福,今年年成好,大家都日子都好過啊!”
“可不是,咱們村算是好的了,聽說有些村子,連這些天都沒堅持住,前些日子那稻漿沒灌滿就先開鐮了。我還聽里正說,咋今年稅賦還要漲,一畝地比起往年,要多交半成糧食呢,這讓咱們靠地吃飯的莊戶人家日子咋過啊?”
梅忠誠也皺了眉頭,嘆了口氣。
往前又割了一段,趕上了梅曉鵲,梅曉鵲趕著馬車來,哪裡好意思真看著爹孃下地,自己待著。
他的腿腳如今只要不變天,倒真沒什麼大礙了,因此跟在後面也就下了地。
那速度,也就比周氏慢些。
梅忠誠將剛才聽到的話,跟梅曉鵲嘀咕了幾句“唉,這莊戶人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要是往年,有老二在,咱們家好歹不用交稅賦的。這今年,也不知道要交多少呢……”
那語氣裡,居然有一點惆悵和惋惜。
要是往年,王老大肯定要接腔,順著梅忠誠的意思,把王老二誇讚一番。
因為莊戶人家如果出了秀才的話,是不用交稅糧的。
這也是老梅家在靈山村立身的資本和特權。
梅忠誠往年這個時候,都會特別得意和自豪這個資本。
外人不知道情況,只知道梅家不用交稅,那可省了好多糧食,一個個都羨慕不已,每年都要奉承梅忠誠幾句。
就是家裡人聽到了,也都會附和兩句。
雖然都知道,省得那部分稅糧,也都是王老二拿走了的。
家裡的田地是種多季的,春收麥子,秋收稻穀、小米,高梁等。
稻穀產量低,屬於細糧,大部分都是拿去賣錢,也算是家裡一個重要的收入。
麥子和小米、高粱,會留著家裡,磨碎了,混在一起吃。
這樣能讓一家老小都能填飽肚子。
即使梅家以前算是靈山村的富戶,也都是這麼幹的,只會在逢年過節,或者家裡人不舒服的時候,才有白麵和白米吃。
只有梅長安,每年省下來的稅糧,雖然不用交給官府,可都被梅長安一兩不少的,拖到城裡家去了。
而且稅糧還能摻和點別的,梅長安從來都是隻要白米,小米和高粱是從來不要的。
往年家裡的稻穀,說到底,不是賣了錢供他讀書了,就是直接拖到城裡,和他的老丈人一家吃了。
梅家人真沒意見嗎?不過是指望著梅長安出息了拉幾個兄
弟和侄子一把,才咬牙供著。
如今聽梅忠誠好像還很惋惜,梅曉鵲實在沒忍住“爹,往年的情況您老人家又不是心裡沒數?那稅糧雖然沒交,也給了老二了。咱們家這些年,除了一個空名聲,實沒沾上老二什麼好處。”
“如今這樣,我倒覺得好,交完稅糧後,咱們家再多留一點細糧,我看妹子喜歡吃,您跟娘年紀也大了,也該吃點細糧補補身子了。除去這些,還能賣些銀錢,比往年可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