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流落鄉野一年間所思所想的結論。
他總結出,吳爭應運而生,大明朝的滅亡不是因為黨爭、腐朽等等,而僅僅就是……它老了!而吳爭年輕,明人心中不是沒有忠義、血性,而是被那百年的骯髒和腐朽掩蓋了。
年輕,有幹勁,這,很重要!
錯了可以改,敗了還能再爬起來,這,更重要。
而銳意進取的心,最重要。
所以,張國維派出的兩路人馬,是他手中可以抽調最大限度的兵力,除了駐紮北城廖仲平部,無法調動,他幾乎將手中兵力傾囊而出。
以一萬新軍接替東城駐防,他還調了東城主將,兵部侍郎、京衛指揮使熊汝霖掛帥。
而他自己,則已經悄悄突審宋徵輿了。
老實人,一旦被逼急了,往往表現讓人震撼。
張國維在刑訊宋徵輿。
按律,以張國維的官職,是無法審訊宋徵輿的。
可這樣的世道,一省都能出三個皇帝,這私點違規,怕是已經沒有人敢質疑了,當然質疑也沒用,張國維持有朱媺娖的諭令。
不得不說,張國維,張公,他“墮落”了。
宋徵輿沒有熬多久,張國維只是讓人割了他大腿內側幾片肉,他就什麼都招了。
可招的,讓張國維愕然。
他甚至有了思想準備,首輔陳子龍可能牽扯其中。
但宋徵輿招認他與洪承疇的暗通,與陳子龍並無絲毫關係。
宋徵輿之所以背叛朝廷,原因也很突兀。
不為錢財,宋家名門,家財萬貫。
不為高官厚祿,他已經是慶泰朝一部尚書,說難聽點,就算混吃等死、熬資歷,只要慶泰朝不亡,他都有機會位極人臣。
可他確確實實地背叛了朝廷,他的背叛始於這次談判,也就是說,他的背叛還僅令在這半月之間發生的。
不得不說,洪承疇對明臣,特別是明文人私事是非常諳熟的。
從清軍入順天府,洪承疇為清廷招降的明臣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洪承疇僅以一事為切入點,就擊垮了宋徵輿的心理防線。
宋徵輿早慧,才十三、四歲就自創雲間詞派,成為雲間詞派最早填詞的開創者,聲名遠播,一時名聲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