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入河中沒多遠,水已經淹達馬背,戰馬再也不肯往前。
吳爭五人只好跳入河中,向渡船游去。
駕船老頭嚇得差點就要用槁撐開去,調頭逃走。
吳爭見狀大喊道:“前面老丈,我等是明軍,被韃子追,渡我過去,定有重謝。”
駕船老頭遲疑了一下,終究是沒有撐開,他將船緩緩靠近吳爭五人,而這時,清軍騎兵已經到達岸邊。
眼見有河攔路,清軍隨即彎弓射箭。
無數的箭矢如同飛蝗向渡船射來。
這渡船不大,樣子與紹興烏蓬船有些相仿,船艙很矮,是竹篾紡織的遮攔,哪經得住鐵箭頭?
一時間,船篷立即被洞穿,成了一面篩子。
駕船老頭猝不及防之下,被一箭射中肩膀,掉入河中。
正好落在吳爭身邊。
駕船老頭拼命地掙扎著,“官爺救我……官爺救我。”
吳爭一把拽住老頭胳膊,將他拖至船舷另一側,同時指揮著河中親衛,將渡船調過頭來,慢慢推向河對岸。
所幸清軍不敢下水,而騎弓的射程不遠,在吳爭五人泅渡了沒多久,箭矢就已經夠不著。
不甘心的清騎,開始順河轉向,這是要尋橋過河,繼續追擊的意思。
吳爭五人這才爬上了船,並將船老大也一併拖上船。
由於奔逃,自然是不能走官道,吳爭五人甚至不知道,此地是何處。
“老丈,這是何處,與丹陽有多遠?”
老頭感激地答道:“多謝官爺相救。此處名陳家埠,離丹陽倒不遠,越過前面山頭,走著也就一天的路。”
吳爭點點頭,靠岸之後,給老頭留了些銀子,“老丈趕緊找地方躲起來,韃子過河之後找不到我等,怕是會尋你洩憤。”
老頭感激地道:“官爺是好人,定有好報。從此處往南十里地就能見山,山不高,越過山崗,就能望進丹陽城,下山之後,也就三、四十里地了。”
……。
吳爭五人拼命地往南跑,專挑小道,往戰馬不能行之處奔逃。
好在如那老頭所說,十里地,就見了山。
吳爭五人一頭栽進山林,這才吁了口氣。
就算清軍能從周邊百姓口中逼問出地形,要想在這山中搜尋五個人,怕也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