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關係到每個人的安然,自然沒有一人反對。
可問題是,朝廷養得起嗎?
陳子龍在江南的聲望確實強大,五日之內,招募新兵三萬,讓人驚訝的是,這三萬新兵徵召,竟是不付餉銀的,也就是說只要給他們一口飯吃就行。
由此可見陳子龍等人的號召力,何等強大。
這還不算完,兵員有了,可軍服裝備也需要花錢啊。
好嘛,陳子龍等數十人連續兩天去玄武湖開了兩次“講座”,生生籌出了三十多萬兩銀子,這下不單三萬新軍的裝備解決了,還積餘出了不少,可見其聲名之盛,令人嘆為觀之。
這個時候,鎮江城光復的訊息傳到了應天府。
背插三道三角旗的傳信兵,幾乎是連滾帶爬地衝入奉天殿,喘著粗氣將這個訊息說出來時,
整個大殿一片寂靜。
半晌才暴發出滿殿歡呼聲,這是所有人的功績,這場戰役,幾乎每個人都在為此付出。
大軍糧草、軍備、百姓動員、民夫徵召等等。
這是個大工程,與吳爭在杭州、紹興發動戰爭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簡單地說,吳爭在杭州施行的近乎是軍政府,可應天府不同,它是一個衙門齊全的朝廷。
吳爭可以隨時下令發動一場規模不大的戰爭,當然,如果沒有莫家根深蒂固的勢力,為吳爭做後勤,吳爭也沒有那麼容易想收復紹興就收復紹興。
所以,一聽到鎮江府光復,所有人都覺得與有榮焉。
這陣的歡呼聲整整持續了一柱香的時間,許多激動的老頭們都擊掌相賀。
殿階上,監國朱媺娖鳳目盈淚,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失態了。
也沒有人會去指責誰失儀。
朱媺娖的目光聚焦於奉天殿殿門之外的虛空,朱唇在動,“父皇,您聽到了嗎?我們終於重新在江南立穩腳跟了。您在天之靈,一定要保佑大明覆興……!”
可很多時候,事情都會出乎人的意料。
誰也沒有想到,或許陳子龍自己事前也沒有想到,他會在這個時候,當著監國和滿朝文武的面,說出擁立吳爭為帝的倡議。
陳子龍慨然地聲音回落在奉天殿的上空,滿殿如死一般地寂靜、啞雀無聲。
太突然了,突然到沒有一個人能預料到,哪怕是原本在私下集會時,提出過這個倡議的文臣們。
或許是因為廣州三帝給陳子龍的一種急迫感。
亦或許是因為這場人人盼望已久的勝利吧。
與應天府光復相比,這場勝利更讓他們激動。
因為他們,共同參與了。
陳子龍的倡議非同小可,他可是內閣首輔。
許久的冷場之後,閣臣都御史張煌言、馬士英、刑部尚書徐孚遠、工部尚書宋徵輿還有無數的官員都紛紛站出來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