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翰倒不是狂妄,只是他臨來時,得多爾袞面授機宜,知道多爾袞要三日之內蕩平儀真明軍的原因。
所以,暫時罷戰,這絕對無法容忍。
吳三桂心中要說不氣,那肯定不是真的。
雖說預設了李國翰的作為,但吳三桂由此也不再發聲,任由李國翰對各部清軍發號施令。
其實吳三桂在經之前半日的攻城,心裡已經非常清楚,城中明軍悍不畏死,加上城中兵力雄厚,速戰速決,根本不可能。
這是他下令暫時罷戰的主要原因,在吳三桂的想法中,既然儀真已經被四面合圍,只要包圍半月一月的,待城中糧草消耗殆盡之後,清軍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收復儀真,豈不是美事?
可李國翰的強橫無狀,讓吳三桂袖手旁觀。
次日凌晨,血戰再起。
依舊是四面同時強攻,彪悍的李國翰在北城親自上陣,身先士卒加入先登。
此戰慘烈,不僅是明軍,清軍一樣悍不畏死。
這種血腥的肉搏,就算象吳三桂這樣身經百戰的宿將都為之動容。
此戰一直持續到天色將黑。
四處城門都數度易手,尤以北門為最。
北門清軍集中了六架攻城車,明軍每以火油焚燬一架,便有另一架補充上前。
李國翰身著重甲,率百名先登,三次登上城牆,可每次都被錢翹恭率機動隊逼下城來。
說起來李國翰也是幸運,儀真是個小城,城牆不高,每次被明軍逼退,從城牆上直接下來,都被下面清軍以軟物相接,竟無一絲傷痕。
否則換作是蘇州或者是鎮江城牆,恐怕早就摔個殘廢,搞不好就一命嗚乎了。
可夜路走多了,總會遇見鬼的。
所謂事不過三嘛。
已經三次登上城牆的李國翰意猶未盡,打算在收兵之前再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