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府八衛,約十萬兵力,按這樣的兵力,雖說進取不足,自衛卻是足夠了。
如今九府始復,百事待興,都道窮兵黷武乃亡國之兆,加上與滿清的停戰協定,讓大多數人有了懈怠之意,而吳爭無法左右文人集體的意思,也只能作罷了。
當然,朝廷財政窘迫,不堪重負更多的軍隊,也是吳爭不再堅持的主因。
興國公王之仁,所獲也豐,他以國公之位,被授少保,這是大明三孤之尊位,可謂顯赫、榮耀到了極點。他轄下的兩支水師二萬人沒有一人被削減或者調動,盡歸他統率,也算如願以償,不過他的五千步兵(原有八千多人,光復應天府時折損了近半)被劃歸了禁軍編制,這是他最鬱悶的地方,好在還在他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錢家叔侄也不例外,他們分別被授於京衛指揮使司、京衛指揮同知,統率一營京衛,另一營則為廖仲平統率。這等於是將二人調離了吳爭的麾下,正式調入禁軍。
夏完淳被授臨安伯,以一萬多義軍改編為明軍序列,進駐建陽衛(太平府),稱建陽軍。
錢肅樂、陳子龍分別被授以少師、少傅,與興國公王之仁共稱“三孤”,同時分別領吏部、禮部尚書,可謂朝廷真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大員。
張煌言覲文華殿大學士,仍掌御史臺。
熊汝霖依舊掌兵部。
徐孚遠、宋徵輿分別掌刑部、工部。
這樣,很快朝廷新班子建立了。
明眼人一看,明堂六部,大都被清流們佔據了,吳爭自然也明白。
不過對於吳爭來說,這已經不重要了,實力永遠是第一位的。
有足夠的實力,隨時可以重組朝堂,況且吳爭的目的不在此,而是即將要組建的內閣。
唯獨必不可少的戶部人選,被吳爭執意擱置下來,僅以戶部左右侍郎代行其職。
雖然錢肅樂、陳子龍等人覺得不妥,但對於吳爭之前的讓步來說,他們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
政治本質歷來就是妥協嘛。
於是,這一天非常順利的完成了大朝會一切儀式程式。
監國朱媺娖入主宮城,百官退去,就等著第二天的內閣組建了。
而這必然是一場至少是千人矚目的大廷議。
因為按吳爭的提議,錢肅樂、陳子龍、王之仁入閣已經無一絲異議,而吳爭提名誰還未公諸於眾,最後一個名額,需要四個既定閣臣廷推之後產生,最後花落誰家更是無法知曉。
今夜,興天府無眠。
……。
春和殿位於宮城東北。
照理該是東宮太子的住所。
朱媺娖終究不敢入乾清門,真正入主禁苑。
選擇春和殿,她也是動了一番心思的。
按她大明嫡公主的身份,入住柔儀殿才是正理,可她偏偏又任監國,入住柔儀殿顯得小家子氣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