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微笑道:“那這種隧火槍的產量如何,我指得是如果能購買一、二萬杆的話,需要多久可能交貨?”
衛匡國搖搖頭道:“隧火槍的效用並未被看好,在歐洲各國只是小規模製造,閣下若想要購買這麼大的數量,恐怕沒有一、二年是得不到的。”
吳爭心中一涼,太久了,這樣長的時間,恐怕就沒時間訓練火槍兵了,按吳爭心中的估計,福建隆武朝恐怕支撐不了幾個月了。
而一旦清軍滅亡隆武朝,隨之將會對紹興、杭州等府朝廷合圍,那時停戰協議不過就是一張廢紙。
也就是說,自己的準備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一年。
吳爭想了想道:“衛先生能不能替我回去,招募一批鑄造火槍的工匠來杭州,還有購買一批鑄造火槍的機器,當然,我會付給你及招募到的工匠鉅額的報酬,你意下如何?”
衛匡國有些震驚,連連搖頭道:“不,不……靖海候閣下,我只是個羅馬教廷的傳教士,向民眾傳播主的福音才是我的本職。如果按閣下所言,那或許會將歐洲推入東方的戰場,這……我做不到,抱歉!”
吳爭笑了,“好,本候只是隨便說說,你不必介意。”
聽吳爭這麼說,衛匡國才放鬆下來。
吳爭轉變話題道:“不知先生此次來見本候,想與我說何事?”
衛匡國道:“我受羅馬教廷委派,前來東方傳播主的聲音,只是大明國正遇上北面野蠻人入侵,百姓生命都得不到保全,自然沒有心思去聆聽主的聲音。好在閣下收復了杭州等地,所以我在想,是否懇請閣下能允准我在杭州等地傳教?”
吳爭明白了,他點點頭道:“文明的互相傳播,功在千秋。只是正如你所言,大明正遭受著北方野蠻人的入侵,大明百姓遭受荼毒,恐怕沒有精力去聽你傳揚上帝。”
衛匡國失望地嘆息一聲。
吳爭突然轉變語氣道:“年前,衛先生俠肝義膽,參與了金華防禦戰,雖然金華府最後終究淪陷了,可衛先生的義舉,本候還是敬佩的。”
衛匡國連忙搖頭道:“大明是文明的國度,而北邊的清人還沒有開化,文明遭受野蠻人入侵,我為保護文明出一份力,是應該的。這不牽扯任何政治,也與教廷的敕令和決策沒有任何聯絡。”
吳爭不再深究,又轉了個話題道:“以衛先生之見,大明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衛匡國沒有遲疑,回答道:“據我的觀察,明國是當今世上為數不多的文明之國,明國皇帝對治下百姓非常的寬容,而它的滅亡,不是因為文明的發展,而是因為如同一個人一般,自然地生老病死。不過如果追索滅亡的根源,那就是三個方面,從天啟至崇禎朝,遼東戰事、李自成等流民起義和閹黨宦官專政,是使明帝國毀滅的三個因素。”
吳爭並不意外,問道:“為何在你看來,閹黨、宦官專政能與遼東戰事、李自成等流民起義相提並論?”
衛匡國堅定地道:“魏忠賢,他是個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