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擺擺手,阻止了莫執念繼續往下說,深聽說了一口氣道:“知會此人,明日一早,我要見他。”
莫執念大喜,雖然不知道吳爭怎麼突然就改變了主意,但對於莫執念來說,此人與莫家經商有著很大的關係。
於是應道:“老朽這就派人去知會。”
吳爭又低頭思索了一下,道:“明日約見時,讓清兒也列席在一邊旁聽。”
莫執念一愕,不過沒有反對,“是。”
……。
朱媺娖與朝廷官員沒有在杭州府逗留,他們稍事休整,次日一早就在明軍的護送下北上。
但吳爭留了下來,所為的就是這個不知道是誰的番商。
之所以決定見見,就是為了這一對單筒望遠鏡。
倒不是這望遠鏡有多重要,早在萬曆年間,耶穌會傳教士陽馬諾就將它帶到了大明。
按吳爭現在的身份和地位,肯花些錢,這不難得到。
但吳爭所考慮的是,這或許是個機會。
他需要一個對外的代言人。
這個時代,正處於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
歐洲的隧火槍早已面世,但因為工藝和材料的侷限性,還有決策人的見識不足,造成了並沒有大量裝備軍隊。
但吳爭是清楚熱兵器取代冷兵器大勢的。
雖然隧發槍還無法硬抗八旗騎兵的衝鋒,但吳爭知道,輔以紅夷大炮的開花彈集中射擊,足以在野戰中,擊敗八旗騎兵。
但問題是,吳爭沒有渠道得到足夠的隧發槍和紅夷大炮,全憑繳獲的十來門,和陳守節父子保住的數十門小炮,那根本無法實現與八旗騎兵大規模的野戰。
吳爭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得到這些,並儘可能的引進生產線。
見到這一對望遠鏡,吳爭幾乎是眼睛一亮,他捨得花錢,缺得只是渠道。
特意留下約見,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吳爭此時還不知道,這一次的會面,就是他改變歷史的第一個轉折點。
得自後世的前瞻性,足以讓吳爭從此站在時代的前列。
吳爭是在莫家莊園接見馬爾蒂尼的。
甚至在見到馬爾蒂尼時,吳爭都無法將這人與赫赫有名的衛匡國聯絡在一起。
此時,站在吳爭面前的,只是一個三十多歲,留著長長絡腮鬍須的番商。
讓吳爭意外的是,在江南輾轉三年,馬爾蒂尼的漢語已經非常流利。
“衛匡國見過靖海候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