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只有少量騎兵,大部分的騎兵被派往博洛部。
所以,清軍要經過數里路的衝鋒,這個路程所需的時間不短,至少要一刻鐘。
一刻鐘的時間足夠明軍做出應對防禦了。
伏擊戰由此變成了一場野戰。
可形勢依舊對明軍不利,首先是兵力,清軍是明軍的兩倍,其次,明軍需要守護數百官員及家眷。
陳勝情急之下,建議朱媺娖帶官員及家眷避往吳莊。
朱媺娖本就要和吳小妹二女去吳莊的,自然一口答應。
於是陳勝派出一支三百騎兵,護送朱媺娖和一眾人等轉向吳莊。
命餘下騎兵,先行迎敵,自己則率明軍步兵,跟隨騎兵後面反衝鋒。
用意在於阻止清軍對去往吳莊的君臣朝廷截殺。
這個決定,讓朱媺娖等人順利離開了戰場,明軍終於可以放開手腳與清軍拼殺了。
由於大部分騎兵都被吳爭帶走了,陳勝麾下只有八百騎兵,除了分去三百護送朱媺娖一行,就只有五百騎兵。
五百騎兵在這樣規模的戰鬥中,其作用不大,但對於暫時遏制清軍的衝鋒勢頭,還是有用的。
清軍半路就被五百騎兵迎面撞上了。
可清軍本是打算伏擊,自然在武器上作了準備。
應對騎兵的長槍、鉤鐮準備了不少,所以明軍騎兵雖然達到了遲滯清軍衝鋒的目的,但此舉的結果就是令這五百騎兵全軍覆沒,就如同一塊石頭扔進了汪洋大海中一般。
但他們所產生的作用也不容低估,一是遲滯了清軍的衝鋒勢頭,二是給了陳勝率軍順利補位的契機。
可以想象,兩軍迎面撞上,一方是有備而發,步兵線平整齊推,另一面卻是呈現三角形,這種陣型上的差距足以引發三角一方的潰亂。
而五百騎兵,以他們的全軍覆沒,換得了陳勝在衝鋒中部署防線的時間。
兩軍如同兩道翻滾的波浪,迎面撞上,迸得水花四濺。
防線的整固和齊整,使得明軍在接觸的一瞬間,頂住了清軍的進攻。
雖然清軍有二萬人,但這二萬人不可能在官道上鋪開,加上兩側田地,也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