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戰場的形勢是,明軍已經越過道路轉折處數里。
因為韃子已經意識到道路轉折對他們的劣勢,自然不肯前進,明軍只能主動出擊,越過轉折處,由此產生的後果,就是隻能憑真本事殺敵。
但也正因為如此,明軍的傷亡在迅速擴大。
可隨著韃子援兵的到來,明軍的防線開始鬆動,騎兵陣線的鬆動,比步兵更誇張,它的後退不是以步計數的,而是以丈算。
吳爭與錢翹恭、錢肅典叔侄被後退的騎兵挾裹著後退。
這個時候,就算想下令阻止亦是不能。
人潮的湧動,不是單體能抗衡的。
數里的距離,轉眼就到,明軍退回道路轉折處,依舊剎不住馬腿。
後面與敵膠著的騎兵被敵全殲,韃子趁勢再次對明軍發起了追擊。
戰場局勢再次回到雙方剛剛遭遇的那會。
但與那時不同的是,明軍已經摺損過半,而且已失銳意、士氣即將崩潰。
只要被韃子追過道路轉折,就是一馬平川,明軍離全軍覆沒也就一口氣了。
就在這時,從明軍身後湧來了一支軍隊。
吳勝兆部終於及時趕到了。
吳爭部和吳勝兆部的兩支軍隊,就這麼在轉折處擦肩而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別之處在於往前的是步兵,往後的是騎兵。
吳爭甚至看到吳勝兆這廝眼神中的得意,他彷彿在得意,看吧,我又一次救了你!
道路的轉折點,再一次發生了作用。
或許是老天眷顧,讓這個轉折的地形優勢始終存在。
如果不是這個轉折,韃子追擊,便會加速,但因為有這個轉折在,韃子騎兵的追擊無法加速,太快就會衝出懸崖。
所以,不僅不能加速,而且在轉折前需要降速,這就給了吳勝兆部步兵阻擊的可能。
否則,這算給多給吳勝兆三千多人,也無法阻擊得了韃子騎兵衝鋒。
當吳勝兆三千多人,衝至轉折,與追來的韃子騎兵迎面撞上之後,人馬掉下懸崖的那一幕再次重現。
好在這次韃子速度不快,人數也不多了,損失挺不嚴重,但低速的騎兵,已經無法對步兵造成致命衝擊,雙方隨即暴發了肉搏戰,但運動的騎兵,終究有著對步兵的先天優勢。
吳勝兆部孤掌難鳴,局勢依舊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