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裡,聽了蘇七月的一番講述,第一排的幾位大佬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都有自己的判斷。
李振祥、高愛國二人看向蘇七月的目光尤其溫和。
蘇七月注意到了幾位老首長的目光,雖有疑惑,一時間卻也難得其要領。
趁著蘇七月暫時停頓的空隙,杜仲平微笑著向他指示道:“七月,你不用管我們的反應,繼續講述你對‘數字化快速反應’的理解和看法。”
首長有了指示,蘇七月當然要照辦。
他微微頷首,繼續開始了自己的講述。
“……就我個人的觀點,軍中決定下大力氣建設‘數字化快速反應部隊’,時機是非常合適的。”
蘇七月平靜地表示道,“經過這幾年我們軍中技術部門的努力,如今我們武器、裝備,數字化作戰、電子作戰的水平,已經逐漸接近了全球先進水平。即便仍有一些差距,也已經在可追趕的範圍。”
“這種情況下,我們集合全軍最先進的技術,來建設這樣一支‘數字化快速反應部隊’,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蘇七月說到這裡,杜仲平忍不住唔了一聲。
顯然,他之前並沒有想到建設這支“數字化快速反應部隊”,竟然還有其他好處。
其餘領導也和杜總長一樣,都是目光炯炯地看向了蘇七月。
蘇七月沒有吊人胃口,很快將自己認為的“好處”講了出來。
“首先,我們透過對這支‘數字化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可以驗證軍中最新的一些武器裝備,讓它們獲得實戰檢驗的機會;”
“其次,我們在建設這支新式部隊的同時,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技術桎梏。將這些桎梏、問題及時反饋給我們的技術部門,反過來不也是對技術革新的一個促進嗎?”
聽著蘇七月的侃侃而談,第一排的大佬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面上有光。
是啊,這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一支全新模式的部隊建設,肯定會在成長中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除了部隊領導在指揮、訓練上要下大力氣抓之外,技術的革新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蘇七月推測的這個情況,毫無疑問是成立的。
“最後,‘數字化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還可能會涉及到多兵種,甚至多軍種之間的配合,這同樣對我軍未來的部署,是有借鑑意義的。”
聽到這裡,杜仲平臉上的喜悅之色已經有些掩飾不住。
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這次的座談會上,並不會有討論這支“數字化快速反應部隊”首任軍事主官的議題。
原因很簡單,全軍這第一支“數字化快速反應部隊”的軍事主官,他和幾大軍區的領導早就議定了,就是蘇七月。
接下來的這場跨軍區演習,也將是蘇七月率領一支臨時組建的“數字化快速反應部隊”,來應對其他聯合部隊的挑戰。
這次的會上,唯一要商量的,就是蘇七月和他的“臨時部隊”的對手——聯合部隊的構成。
這個事兒,早在一週之前,杜仲平就和幾大軍區的領導們開會定下來了。
之所以一直沒有公佈,只是想最後聽一聽各方面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