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餘劍君回返豫州上清道統承接聖位,單鋒助道獲得氣運值30000!】
【枯榮僧者回返雍州雪隱寺承接聖位,單鋒助道獲得氣運值30000!】
一堂單鋒課,隨著最後一人出現,禹餘劍君與枯榮大師對其表達足夠敬意,可見此人在九州地位之高。
單鋒隱流三大派系,主要分有我的左派單鋒,無我的右派單鋒,以及滅我的魔派單鋒。
禹餘劍君的鏡單鋒便是有我的左派單鋒,剛剛立地成佛的枯榮大師,則是滅我的魔派單鋒演化而出新單鋒...
作為儒部執令的陸治嵩,自然認出這位咳嗽病人真正身份,他一下子驚坐起來:“朱先生...他怎麼會出現在這,怎麼會對單鋒有興趣!”
這位朱先生年紀很輕,但他來歷很不凡,乃是儒門聖地之一的天祿閣主事,數年前,這位大家修成儒門第一百科全書的七略經韜,其文治地位,遠在陸張世家之上。
何為七略?
七略分為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七部。
這裡麵包含大量儒門著作典籍,都是由他整理歸納到七略書中,其修書工程量之大,唯有存有數千萬典籍名冊的天祿閣才可以做到。
儒者修身持家,縱使身邊有禹餘劍君與枯榮大師兩位晉升新聖人,朱先生態度還是非常超然,咳嗽數聲後,緩緩看向李啟。
“何為無我?可是佛家言曰,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際。是不是這是你要告訴我的無我?”
朱先生不等李啟說話,繼續默默看向講堂內默默不語諸位學子:“後面內容我記得是譬如狗,繩系著柱,結系不斷故。順柱而轉,若住、若臥,不離於柱。”
如是凡愚眾生,於色不離貪慾,不離愛,不離念,不離渴,輪迴於色,隨色轉,若住、若臥,不離於色。如是受、想、行、識,隨受、想、行、識轉,若住、若臥,不離於...
這位朱先生目光清澈,完全不似剛剛禹餘劍君突破前無神,也不似魔君內心有破綻,站在李啟面前頗為強勢:“咳咳...若你想與我說這樣的無我理論,怕無法幫助在下了。”
李啟倒不是認為這位朱先生是在質疑與挑釁,反而是很認真與自己討論何為無我單鋒。起碼拿任平生的隱單鋒理論,與一個修有七略的大儒說這些,根本改變影響不了。
手上摺扇合上,洛天凡語氣有點凝重:“看起來這個朱先生很難纏,起碼他不會輕易被四爺說動忽悠。”
“那剛剛兩位聖人突破是假?”
念一聲佛號,洛天凡解釋到:“碰巧那兩位心境上一些問題,導致卡在半步聖人狀態很久,被李四爺一語道破問題所在,就順理成章突破,朱先生存在同樣問題,但對無我研究,他可能比李四爺還要深刻。”
或者說,這位朱先生很早就在困惑一些問題,正巧李啟的單鋒裡含有一個無我概念,他就過來聽一聽,沒想到還真發生有趣事情,比如禹餘劍君與枯榮大師兩人突破。
不管怎麼說,李渡羨慕看著下臺兩位傳說中的聖人:“哎...我也想獲得兩位聖人這樣的因果。”
只聽洛天凡嘿嘿一笑:“還好只是語言上小小提點,一般這種突破成聖,若是牽涉因果太深,無力償還,說不定直接渡四爺超生呢。”
“表弟...”
“怎麼了,表哥...”
“能說點好聽的嗎?”
因果牽涉太深應該也不會輕易人道毀滅,否則對聖人心境也有影響,洛天凡純粹就是胡扯而已。
面對眼前朱先生詢問,李啟已然知道問題所在,身穿疏樓龍宿套裝的他輕輕開口到:“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慾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它是未發之中,不可以善惡分,故無善無惡;
當人們產生意念活動的時候,把這種意念加在事物上,這種意念就有了好惡,善惡的差別,他可以說是已發,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惡;
良知雖然無善無惡,但卻自在地知善知惡,這是知的本體;一切學問,修養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為善去惡,即以良知為標準,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