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敏夫看向青智源。
青智源愣了一下,仔細琢磨著,然後歪著腦袋點了點頭,“大概吧。”
“這是孩子,這是已經被訓練好的大人。”
鈴木敏夫伸出左右手兩個拳頭,“孩子呢,就像是還沒有被完全塑形的泥土,被訓練好的大人是已經被塑造好了,而且烘焙過後的雕塑。
而這個小姑娘,則介於兩者之間,你能看得出來她被塑造了,卻還沒有完全烘焙好。
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嗯嗯。”這一次青智源完全明白了。
宮崎駿接過話頭繼續說到:“鈴木桑認為,在酒店工作的女性,就算原本是個性害羞的孩子。
也會在為了得到金額報酬的情況下不斷提升接待男性客戶時的溝通能力。
而前往酒店的男性也同樣地會與和酒店女郎的互動之下,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
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人是如何被改變的,又是怎麼被群體和外界環境所影響。
究竟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我。
還有什麼是需要我們去堅持的。
這其實都很發人深省,仔細深究下來,會發現裡面可以探索的話題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具有深度。”
這個想法給了宮崎駿一個靈感,想出讓一個原本驕寵的女孩突然闖入到不知名的世界,為了生存而不得已和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互動,因而提升自己待人處事能力的故事。
“最為關鍵的是,我想要找到其中變和不變的部分,美好純真的部分,讓我們能夠一直為之努力而堅持不懈的部分。”
宮崎駿說著說著,眼睛當中有光亮在閃動。
“嗯……我明白,自我和本我……”青智源小心翼翼地回應著,“還有變和不變……永恆和未知,確實很有意思。”
但是,這動畫聽起來怎麼跟他想象中的那個不太一樣呢?
該不會宮崎老爺子另闢蹊徑了吧?
“而且我想讓女主角用一個友人的女兒作為原型,大概10歲左右,很有意思又充滿韌性的一個小姑娘。
我希望這部動畫片能帶給觀眾們以希望和勇氣,讓他們可以在迷茫的時候獲得力量。
你們可以的,孩子們,你們能做到,要相信自己。”
宮崎駿笑了起來,“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動畫片。”
“所以……這部動畫叫什麼名字呢?”青智源試探性地問到。
“嗯……”
宮崎駿跟鈴木敏夫互相對視一眼,然後笑了起來。
“我想叫它《千と千尋の神隠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