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的核廢水至今還不知道要怎麼解決,只能排放到大海之中,希望靠著大海的淨化能力來去除汙染。
而昇陽帝國今年公佈的2號堆的機器人探測照片,確認了壓力容器已融穿,不過仍未涉及混凝土安全層的狀況。
但從昇陽帝國安裝1.5公里長,近30米深的凍土裝置以阻隔地下水迴圈,並且無法確定堆融混合物的準確位置來看,國外媒體報道的理論推測的可靠性很高。
在核事故之初,抓住時機向反應堆中人工投入大量的硼酸和鉛,以減緩融芯的反應速度,實現“冷停堆”,即融芯裂變反應減速後,混合物逐漸冷卻而固化,停止下沉。
而東電所宣佈的“冷停堆”卻未見任何處理措施,似乎只是靠不停地灌注海水冷卻表面得以實現。灌注海水會使融芯上層形成阻隔海水的硬殼層,而岩漿般的堆芯熔融物因內部無法控制的裂變反應依然處於高溫狀態,仍會繼續下沉。
或許這才是目前無法確定融芯位置的關鍵,建立凍土層方案的實施同樣隔離了地下水的補充對融芯所能起到的冷卻作用,進一步導致下沉速度超出了預期。
可以說常規的核裂變發電站一旦發生事故,即便是幾十年後,甚至是上萬年後都依舊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所以當那頭破障蟲衝向大唐科技的核反應堆的時候,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恐慌。
但是在實際上,他們並不知道那是核聚變,而平常人也沒什麼心思去區分核裂變和核聚變的區別,反正都是核,都會有危險。
但是核聚變在實際上,安全性可比核裂變不知道高出了多少倍。
核聚變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並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的一種核反應形式。
原子核中蘊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著能量的釋放。
產生可控核聚變需要的條件非常苛刻。我們的太陽就是靠核聚變反應來給太陽系帶來光和熱,其中心溫度達到1500萬攝氏度,另外還有巨大的壓力能使核聚變正常反應,而地球上沒辦法獲得巨大的壓力,只能透過提高溫度來彌補。
不過這樣一來溫度要到上億度才行。核聚變如此高的溫度沒有一種固體物質能夠承受,只能靠強大的磁場來約束,由此產生了磁約束核聚變。
對於慣性核聚變,核反應點火也成為問題,還需要輸入強大的能源,來模擬一個高溫高壓的環境才行。
只要核聚變發生的三要素其中的任何一種不滿足(1.重力場約束;2.慣性約束;3.磁約束),那麼核聚變反應就會直接停止。
最多是反應物質被激發之後失去控制,發生一場小範圍的爆炸,根本不會像是正常的核電站一樣發生那麼嚴重的後果。
然而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不能讓這條破障蟲再為非作歹了,必須要將它攔截下來才行。
而且大唐科技裡面還有大量的人形生物,這些傢伙根本就莫得感情,完全就是一頭人型兇獸,至死不退的那種。
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機動力量來將這些怪物進行精確的剿滅才行。
在大唐科技旁邊還駐紮了不少軍隊,但是當前的這種戰況,沒有必要讓普通的軍隊加入進來。
因為一旦有人跑進了大唐科技的話,或多或少都會對大唐科技的防禦造成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