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剪絨工是“呢絨工人中的貴族”。
他們負責的步驟難度極高,僅僅剪絨一個步驟,工人需要用一把40磅重的手工剪刀,站在4英尺的高度,精密的保持兩片刀刃在37°左右的開合角度,才能保證工作順利的完成,而他們的工作質量好壞能直接影響到成品呢絨製品20%左右的價格。
這群“高階工人”工資較高,他們組成了一個又一個嚴密的行會,以“強硬和團結著稱”,僱主常常都奈何他們不得,同時他們實行嚴格的學徒制度,學徒年滿7年才能夠出師接活。
所以就不難理解起毛機對他們工作的殺傷力了,一旦這樣高效率的機器大規模的使用,剪絨工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將會極速下降。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起毛機等紡織機器從偷偷使用,到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到政府完全遺忘曾經的法律任由工廠主使用,1809年嚶國甚至徹底廢除了所有呢絨行業的保護法令,工人群體想要保護自己再也無法可依。
大多數人看工業革命只看到了嚶國經濟的繁榮和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卻忘記看到了嚶國社會的分裂。工業革命造成了更大程度的貧富差距,一躍而起的工廠主慢慢成為了國家新的主人,而工人們則面臨著更為嚴重的生存問題。
短短十餘年的時間裡,大多數紡織工人的工資水平大多下降了70%左右,一些操作難度較低的工種工資下降了97%直至消失,而剪絨工的工資水平也降低了60%以上。
儘管新產業的誕生產生了更多的就業,但就比例來看,失業的人數顯然多於新就業的人數。如在約克郡的使用機器的剪絨工人從100名上升到了1462名,但同時1170名傳統的剪絨工失業,1445名剪絨工處在半就業的狀態。
有一些剪絨工是在前線歸國復員的老兵,他們向議員寄了一封匿名信信表達自己生活的絕望,信中這樣寫道:
我們中的一些人已經為保衛這個國家服了6年,8年甚至10年的兵役,現在這個被保衛的國家在和平之後卻把我們送去捱餓!
約克郡已經準備好一場革命了!
署名:一個士兵和他的妻子以及哭泣中的孩子。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下,工人們對未來普遍悲觀,政府也拿不出好的政策去幫助工人,於是乎革命的情緒不斷醞釀,一場又一場的起義和遊行示威接踵而至。
在嚶國工業革命發展到最輝煌的時期,工人們的反抗運動,為所謂的日不落帝國蒙上了一層陰霾。
在大規模廣泛的暴力運動之前,實際上工人階級採用的是和平改革外加小範圍突襲方法,希望資產階級統治者能夠大發善心,從而提高工人待遇。
此時站在運動第一線的就是當時嚶國最具有勢力的剪絨工協會:簡明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