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將來會建造太空電梯,無論是從省時省力的角度來說,還是其龐大的,可以用噸這個單位起步的運載量,以及大批次的運送人員上太空,這種優勢是普通的太空戰機無法相比的。
所以太空電梯這種東西,會在將來逐漸被淘汰,但是對於目前而言,確實是一種必需品。
而太空電梯的主要難點和解決方案,在過來這裡之前,起源已經給出了一套合理的解決方式。
首先是地面站,地面站的建設難點在於選取地址,纜索的固定以及在海面進行施工。
首先地面站應該是建設在赤道智商的,選址的氣候應該要滿足常年風力低於2級,無積雨雲等可產生雷暴的雲層聚集,原理各種氣壓帶和季風環流。
除了氣候之外,還要考慮到纜索斷裂的極端情況發生,所以地面站的選址應該是遠離人類聚集的地方,就好像是飛機場一樣,一般都是建設在郊區,除了噪音等問題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要避免飛機故障和失事對居民區所帶來的損害。
而且這一塊地區的地殼應該要比較穩定,質地堅固以便足以固定纜索,遠離地震。
有不少的資料認為,位於日照線以東,美洲大陸以西的赤道就是比較合適的選址,而地面站所要提供的軸向拉力用來固定和維持長達36000英里,甚至是更長的配重物纜索,而纜索埋線深淺度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同時地面站還參與分擔應力和擺動,同時地面站還需要更高高度的塔結構來使得纜索保持豎直。
所以為了滿足上述的要求,大唐科技需要建造一個超高的塔樓作為錨,這個塔樓的這整體高度最少要有480米,一部分用來在海面下用於固定錨,另外一部分用來應對纜索的應力和擺動,實際在施工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合理的分配地上和地下的高度。
在海中進行施工作業這個問題,難度其實並不大,因為“南天門”計劃就是在太平洋海底進行的施工和組裝,對於在海洋之下的作業,智慧機器人完全可以勝任這個任務。
所以起源在透過比對全球的水文資料和地質資料,準備選取一塊海床質地合適,並且比較穩定的地方。
同時地面站為了維持本身的結構,應該最少要有2KM以上的面積,這可以透過填海來實現,較大的面積可以滿足其作為一個空地交通樞紐配置海港,空港甚至是路橋等交通設施,並且在周圍設定配套的城市來滿足載荷或者是乘客所需要的各種服務要求。
所以目前是需要一塊海水深度較小,同時海床質地堅硬,可以提供足夠拉力來拉住纜索,防止其直接飛出去。
另外一點,就是纜索的問題。
纜索是太空電梯最為重點的一個結構,它需要具有較大的半徑,同時需要極高的強度和耐腐蝕性,同時要具有抗剪下以及抗疲勞性,其難點在於如何承擔應力,而且要如何搭建。qq
其中的一種解決方法是材料,目前已經有人選用了一種高強度,高耐熱性的複合纖維作為太空電梯的纜索—PBO(聚對苯撐苯苯並雙噁唑)又稱之為柴隆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