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更何況大唐科技還不是問你們要錢,只不過是要一個免稅名額罷了。”
“等等,那這樣子的話,萬一有怪獸襲擊華夏的沿海城市,那麼大唐科技會不會問華夏那邊要錢,或者是要免稅之類的收費呢?”
“嘿嘿嘿,這你就不知道了,我是華夏人,最有發言權了,大唐科技是我們本國的企業,對於本國的事情,自然是一律免費,不採取任何的收費,羨慕吧,嫉妒吧?哈哈哈。”
......
當網友們在網路上激烈的進行討論的時候,葉凡已經回到了自己在大唐科技的豪華別墅中,開始用起源進行了一次模擬實驗。
這一次的實驗物件,以及資料推演的主角,並不是別人,正是我們人類都無比熟悉的一個天體:太陽。
人類可以在地球上生存和發展,取決於眾多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太陽就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太陽的話,以如今掌握了核聚變的人類來說,並不會滅亡,但是生活肯定沒有現在這麼舒服就是了。
太陽的種種表現,都有可能會對我們人類造成無法想象的影響,而在四個月之前,也就是在天災日的一個月後,阿美堅NASS和NOAA兩大部門聯合宣佈“太陽已經進入第25活動週期。”
NASS是阿美堅國家航空航天局,而NOAA則是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這兩個部門聯合了眾多科學家來共同研究太陽的活動和趨勢,就是為了給太陽做一個預測和規劃。
根據科學家的觀察,太陽處於24其中大極和極小期存在著明顯的差距,而在25週期開始後,太陽活動將會不斷的變得活躍,一直到最高值,這就代表著太陽開始復甦了。
而太陽的活動週期,是人類根據長期的觀測所總結出來的一種規律,從太陽活動大約以11年為一個週期並且開始不斷的變化。
從低迷的極小期到活躍的較大期,再到低迷的極小期,如此反覆迴圈。
而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則是評判太陽活動的重要指標,當太陽活動處於極大期的時候,黑子和耀斑頻頻爆發,反之亦然。
人類從1755年到1766年,定位了太陽活動的第一週期,再到如今的2019年12月太陽活動第24週期也宣告結束了。
太陽的週期對人類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
太陽活動的增加會導致太陽黑子和耀斑的變化,而地球遭受的太陽風暴也會增加,會對電力裝置,通訊裝置,宇航活動等造成巨大的影響。
而葉凡的採礦飛船,接下來將會是前往水星上收集礦產物資的,如果遇上猛烈的太陽風暴的話,飛船墜毀倒是不可能,但是延期和改變航線,是必然會發生的結果。
而科學家們將超級太陽風暴排在僅次於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第二位威脅人類的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