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我的超級黑科技帝國> 第四百四十章 火星月球殖民計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四十章 火星月球殖民計劃 (2 / 2)

火星擁有海量的原位資源。

火星是跟地球同時形成的巖質行星,與地球的構成相似,處在宜居帶之內,保留有稀薄的大旗和水資源。

其中大氣中的95以上都是二氧化碳,南北極冠頂部蘊含了海量的肝病,地步蘊藏水冰總量超過了地球的格陵蘭島。

它的表面上擁有太陽系上最高大的奧林帕斯山和最寬廣的水手峽谷,那裡可能會產出海量的礦藏。

火星的表面積大概是地球的284,跟地球的陸地面積相接近,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的開發阻礙,對於一定人口的太空基地而言,火星基本上可以實現原位資源利用,自給自足,而且人均資源非常豐富。

而月球過於渺小,質量僅為地球的12,引力不僅小,而且還缺乏地質運動,幾乎失去所有的空氣,水含量極少,極度貧瘠。

以平太陽時進行計算的話,火星上的一天僅僅比地球長39分鐘,白天和黑夜的節奏跟地球上類似。

它的自轉軸傾角與地球相接近,四季分明,由於大氣和沙塵的存在,會有日照和天氣的變化,探測器和人類幾乎可以每天都按照地球習慣進行工作。

而且月球在漫長的歲月中被地球的潮汐所鎖定,自轉週期跟公轉週期相同,大約是28天。

這意味著黑夜和白天都是14天,而且在背面永遠沒法看見地球,極大影響能量的收集和儲存,執行任務的穩定性和人類的生驗。

以在月球背後的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為例,必須要依靠中繼衛星鵲橋號才能跟地球進行通訊,必須休眠度過持續將近14天的黑夜,漫長的白天暴曬之下也需要長時間的“午休”暫停工作。

而火星更加的適合作為星際探測的跳板。

火星處在地球的外側,是離開太陽系的必經站點,它靠近太陽系內的寶藏地帶小行星帶,這裡擁有海量而且容易開發的資源,例如靈神星16syche就有對於人類而言近乎無限的金屬資源,從火星開發小行星的難度遠遠低於地球。

此外飛過火星就是太陽系內的超級引力彈弓木星,無論是電影流浪地球裡的劇情,還是現實生活中唯五先驅者1011號,旅行者12號,新視野號的飛出太陽系的使者,都將木星當做邁向更遠深空的最有效辦法。

而月球僅僅是地球的衛星,被牢牢的困在了地月軌道內,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萬公里,甚至遠小於地球洗耳球邊界的150萬公里,而只有邁過希爾球才有資格說邁入行星際。

因此人類的探月的巔峰停留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阿波羅登月。

再次掀起探月工程,例如嫦娥探月工程,也是更多的為後續開發火星做技術準備。

在21世紀後,火星探測的熱度越來越高,雖然由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原因,探測視窗要26個月才一次,但是人類幾乎是一直在努力的抓住幾乎每一次的機會。

所以不管怎麼說,火星是人類要走向星辰大海,必須要跨過去的第一道門檻。

如今的大唐科技,只不過是將這個門檻給提出來罷了。

手機使用者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