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葉總您要建造粒粒子對撞機,並沒有專業的施工團隊,是要我們國內的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家,
來協助和指導這一項浩瀚的工程嗎?”一名記者敏銳的嗅到了葉凡話語中的意思,連忙開口問道。
葉凡看著那名記者,點了點頭:“是的,這一項工程是屬於我們所有國人的,我出資金,他們負責貢獻知識,我認為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一名記者又開口問道:“葉總,我們國內也有物理學家提出,目前我們的高等物理學者不足世界的1%,等到專案建成之後,
必然是會為外國人所主導,為他人所作為嫁衣,這樣的局面是作為投資方的大唐科技,所願意看見的嗎?”
葉凡對這種言論,則是輕蔑的一笑,隨後指了指自己的額頭,看向了那名記者:“西方人能夠做出來的東西,我們也能做出來,我們華夏人不比他們少個腦子。”
“我們大唐科技也做過了粒子對撞機建造完成之後的推演,屆時至少會有五六千名各國的一流科學家為做實驗,舉家遷徙來我們華夏,
並且長期居住,這會對我們的基礎科研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而且幾千個智慧的頭腦彙集於此,會‘自動’產生許多重要的,
已經超越了物理領域的技術和學問,正如同我們所離不開的全球資訊網(WWW.)就是誕生於歐洲的核子研究中心。”
“這將會引起西方整個科學陣營的遷徙,已經遠遠超過了單獨建立一座世界一流大學的效果,或許你們認為我說的太誇張,但是你們要知道,根據資料,
如今歐洲原子能研究中心有來自20多個成員國的3000名工作人員,每年一萬多名合作科學家以及訪問學者,產生一千多篇博士論文。”
“那麼你們大唐科技的預算是多少呢?為什麼不害怕這筆錢打了水漂?”又有一名記者開口問道
“科學的探索就是這樣子的,在歐洲人建立粒子對撞機的時候,他們又能知道探索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嗎?尤其是基礎科學,
你知道Unix是怎麼產生的嗎?阿美堅此前有一個計算機專案,投入巨大但是失敗了,但是參與該專案的人員學習到了很多的知識,
其中一名科研人員發明了Unix,你知道Unix跟我這個話題有什麼關係嗎?如今的Linux,IOS,安卓等系統都是由其演化而來的。”
“而且這種獨一無二的大型科學儀器會帶來的人才以及知識的累積效應是非常巨大的,我們要的就是給這個世界一流人才,
給他們一個唯一能夠實現他們理想的地方,為我們效力,這才是真正的科技無國界嘛。”葉凡微微一笑,淡淡的開口說著。
“葉總,粒子對撞機是一項頂尖科技的東西,雖說我們國人不比西方人少個腦子,但是我們真的可以在短時間內造出來嗎?”又有一名年輕的記者開口問道。
“我相信我們可以建造出來的,這個對撞機還真的算不上是什麼頂尖的技術,它只是一個懟裝置,簡單拼湊的東西,類似於給火車加了一個火車頭,17
再增加一個火車頭以提高能量級,根據高能所的專家聲稱相關部件已經量產,並且可以實現國產化,其花費巨大主要是因為挖一個上百公里的隧道導致的造價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