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白了說,這玩意就是重力損失越小越好,這樣燃氣發生器F1的發動機比衝劣勢基本上完全被避免。
因為第二級的煤油發動機飛行到2.5分鐘,基本上就被扔掉了,所以二級這個死重基本上已經不復存在。
不管怎麼設計,一級和二級越早扔掉是越好的,在正常情況下一級發動機的死重最大,然而設計圖的這個火箭不一樣,這是二級死重最大。
而到了這個時候,三級發動機就開始脫落了,比衝的優勢便是逐漸體現出來,比衝搞的一個好處,就是用更少的燃料達到更高的速度。
而第三級火箭便是高比衝的氫氧發動機,隨後第三級火箭發動機,會將整個火箭送出大氣層,但是卻沒法達到低同步軌道。
所以這個時候第四級發動機便是開始運作,而第四級也是氫氧發動機,繼承第三級發動機推力所帶來的速度,直接飛到低同步軌道。
高同步軌道和低同步軌道,是由太空到地面的距離決定的。
一般而言,低同步軌道便是一些氣象衛星,間諜衛星,以及通訊衛星等衛星的日常執行軌道。
因為無論是通訊的電磁波,還是間諜衛星上所搭載的各種感測器和攝像頭,都是距離地面越低越好,但是也不能太低,否則就掉下去了。
而高同步軌道,便是空間站等各種裝置的日常軌道,例如國際空間站“聯盟號”,華夏的空間站“天宮”,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等。
一般而言,無論是低同步軌道,還是高同步軌道,都是會慢慢掉進大氣層內的,只不過時間不一樣。
所以高同步軌道的空間站等裝置,一般都安裝有引擎,防止掉到低同步軌道上去。
若是空間站掉到了低同步軌道,那就完蛋了,因為空間站本身的體積便是非常的龐大,僅僅靠著空間站上的引擎,不足以將其再推回高同步軌道上。
所以採礦飛船的部件,需要運送到高同步軌道上,等待接下來的火箭發射,在太空中組裝。
說實話,葉凡的採礦飛船要比空間站要更加的高階,屆時採礦飛船會啟動電磁推動引擎,直接飛往月球。
“這個設計方案雖然是好,但還是有很多的漏洞,例如使用離子引擎推到高空中,再在空中點火,那麼這對於火箭的穩定姿態來說,絕對是一個嚴肅的考驗。”
“是啊,趙博士說的沒錯,若是在空中點火,那麼火箭頭重腳輕,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導彈,直接往地下砸了。”
“更何況離子引擎的體積非常小,只有巴掌大,若是強行讓其提供數千噸的推力,那麼引擎本身對材料的壓強就會變大,這對於我們現有的材料依舊是一個考驗啊。”
......
此時會議室裡也是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而蘇鶯在拿出這個方案的時候,也不是沒有想到這些問題。
她之所以會在這裡說出來,為的就是集思廣益,讓大家將問題解決掉,如果實在是不行的話,就只能換一種方案了。
“葉總,你覺得這個設計方案如何?”此時的蘇鶯也是將目光投在了葉凡的身上。有緣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