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干涉元件感測器,採用了最最佳化設計和高效能約瑟夫森結技術,是世界上效能最好的高溫超導量子干涉元件感測器。
前人的研究,對器件引數進行了最佳化,使約瑟夫森結達到約10Ω電阻,臨界電流約20μA,使用雙晶粘接技術,用30°傾角取代一般的24°和36.8°。
因此,這種高溫超導量子干涉元件感測器能夠將地磁的解析度由三億分之一提高到十億分之一。
具體的一些部件,除了量子干涉元件感測器之外,還有量子效應器件。
在人類研究量子計算機的歷史來看,量子效應器件的研製是從1985年開始的。
在近些年來,科學家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量子效應器件的研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雖然量子效應器件的製造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其原理基本上相同,都無一例外地採用電子擁擠控制。
量子效應電晶體用一個“島”取代場效應電晶體的溝道,透過一種薄層材料與源極和漏極隔離,場效應電晶體的溝道像源極和漏極之間的一根導管,當電晶體導通時,它讓電子透過。
而這個“島”也像兩個旋轉柵門之間的縫隙,限制了電子通行的空間。旋轉柵門作為隔離材料層,只允許電子低速透過。
因為這些量子元器件,已經完全被高精尖端流水線進行了一番改裝,所以這些玩意根本就不需要像是買回來的時候那麼金貴。
剛買回來的時候,有一些元器件,要放在液氮的環境下才能儲存,有一些元器件還對周圍的靜電什麼的非常敏感,需要戴絕緣手套和穿絕緣服才能上手組裝。
但是在經過了改造之後,這些量子元器件只是最普通的一個元器件罷了,雖然價格高昂,但也只是其中的一個零件,根本沒有之前那麼嬌貴了。
只要給工人們一個安裝的流程,相當於是組裝積木的時候給了一張說明書,那麼所有人都會按部就班的進行組裝。
像是組裝電腦一樣,你只要是肯學,那就肯定能學會,只要按照說明書的來,不要暴力出奇跡,不要亂接一些導線之類的,那麼安裝就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在經過了三個小時的組裝之後,世界上第一臺可以民用和商用,甚至是軍用的量子計算機,在大唐重工面世。
....
PS:感謝“無名的它”大佬成為護法!感謝“@MDK:LY”,“沫離”,“YP先生”,“日月”,“輝科科技永恆帝國”,“X”,“珍惜丿這段愛”,“夜涼莫悲傷”,“翻雲覆雨”,“FFF團~黑鴉~零使”,“絃音”,“墨染”,“塵風”等各位老闆的打賞!
感謝各位大佬投的推薦票!
本書這次衝上了免費榜第八,少不了各位大佬們的支援呀!
愛你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