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水患其實並不嚴重,像是通州和龍州幾個好地方,基本上不會出現大的水患,而且基本上都不會遇到什麼災害。
中心區域是天下少有的沃土,風調雨順,沒有天災地害,也沒有什麼兵事禍事。
林子大了之後,才是什麼鳥都可能遇到,需要解決各州的地震、海嘯、風災、雪災、瘟疫之類的問題。
通州龍州這裡的地盤廣大,不需要在主要河道附近開墾良田,就算是到了雨季也不用擔心太多問題,河水漲一倍都沒事情,這裡有足夠多的低窪地方可以蓄水,不像是黑水縣那樣為了土地就在危險地方建城。
和其餘地方比起來,中心區域的生活條件實在是太好了,在這裡當狗要比在外面當人,生活的更好。
但是水務官確實是一個大官必備素質,儘管不需要懂太多,但一般都是讓會治水的人負責這個。
哪個地方的水務官辦事不利了,朝廷就會讓人下去監督,這個時候都會讓其餘大官掛個總指揮和監督的官職,完事之後再撤下去。
類似治水、鎮壓、剿匪、救災、查案這種事情都是刷政績的時候,發展縣城反倒不是。
朝廷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希望安安穩穩的,皇帝並不要求下面人表現的太好,只希望這些人別給他找麻煩,找事情。
在這種大前提下,需要四處去救火的治水剿匪等事情,就是中上層官員必備的技能。
很多人都會掌握一技之長,不論是治水還是剿匪、查案之類的,都很用心。
官校出去的好學生,基本上都會一些治水的基本知識,而就算是外面普通大學出身的官員,也對這方面有所瞭解。
只是知道歸知道,如何刷出名聲就是最大的問題了。
王蘭陵和立水萬約兩人走向了舉辦舞會的音樂廳,聽著立水萬約和自己說著治水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心中卻是不以為然。
另外一個世界那裡從古到今也不知道發過多少次大水,治水名人翻來覆去也就是十幾個人,其餘人是業務能力不夠嗎?
不是。
是不懂的宣傳!
王蘭陵覺得立水萬約學會了治水也沒用,全國各地那麼多地方,那麼多地方官,人家解決自家地盤上的問題,算是政績嗎?
黑水縣的水患問題可是沒幾年就來一次,前面那些多縣官水務官,都是不做事的?
就算是黑水縣的都是狗官,那犧牲黑水縣好了自家的靈通郡和雲水郡裡,怎麼就蹦不出一個治水能臣呢?
這踏馬的雲州那麼多人才,就連小小的黑水縣裡都有風景福這種懂氣象水利的人才,結果整到最後,有治水名聲的反倒是對這個事情稀裡糊塗的自己了。
王蘭陵又在官路上有了新的領悟。
有名聲的人,辛苦是付出,付出就有回報。
不被人注意的人,辛苦就是本分,是分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