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陵很快就思考著這個文書的內容。
“在黑水縣和更下一級的鄉鎮裡,土地就是資產,指的是固定資產,也是地主所具備的產出地,化肥和農家肥就是制約這個土地產出的因素之一。”
“道德,是指規則的制定,排異求同的一種磨合,以家譜、家規為主要工具,掌握祭祀權利的人就是掌握道德標準,但朝廷的律法向來是凌駕於道德之上的。”
“人脈是以宗族為核心的既得利者苟合,以聯姻、同窗、同鄉為主,不斷加強自身影響力的擴充套件,以富求貴,皇帝喜歡搞株連,地方特務審查力度嚴格,商人不敢結營,富貴不敢苟合。”
這封報告並不是只介紹那些鄉紳土族的基本特徵,還寫了如何治理,以及治理帶來的好處和壞處,會面臨的後果!
在帝國的威嚴下,其實這些都是土雞瓦狗罷了,根本就不需要在意。
不論是豪族還是商人,在大家看來都是很弱小的存在。
只是,王蘭陵和這裡人的觀點不一樣。
他是贊成對商人和地主進行壓制的那批人!
王蘭陵若是和別人說,他擔心有一天商人會經營報紙來賺錢,會經營學校,會開設暴利的醫館草菅人命,那別人肯定是會嘲笑他的。
就憑那些膽小的商人?
地主階級的存在,也妨礙到了大多數人的富足。
“是不是應該做點事情了呢?”王蘭陵看著房門,露出思索的神色。
不論是商人還是地主,都是可以存在,但絕對不能放任的存在。
這裡面肯定是有好人,修路修橋做善事的地主並不少見,但地主階級的存在,在王蘭陵看來是錯誤的!
王蘭陵一方面是不想惹事,只想著攢夠錢過自己的小日子。
另外一方面,又真的是想要做一點事情,至少自己離任的時候,把這裡治理的稍微好一些。
這封文書裡寫了治理這些鄉紳後的好處,王蘭陵只需要動用自己的權利,就能給這三十多萬百姓帶來好處。
“算了,先小小的動一步吧,他們願意讓一步,我就也算是對得起自己了。”
商人的地位有待提高,加強貨物流動,提高物質精神需求和生產力。
地主要退一步,將治下的生產力從苛捐雜稅中解脫出來,脫產進入城中工作。
王蘭陵因為這封文書,走上了別人從他之前那份文書裡所看到的他要走的道路……
就像戶部部長的老師和右相看到的那樣,王蘭陵上次那個文書,水平是極高的,見微知著,他們“看到了”王蘭陵的想法。
就是當事人自己不是那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