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十月,一片灑沓獵獵的秋風漫溯中,皇帝李旦下行了一個頗為幹練、且於大唐發展來說委實是件好事的決策。
他大刀闊斧的剷除閒置官員與平庸無能投機取巧之輩,下旨罷免所有斜封官!
所謂“斜封官”,其實是一種正統官員對其蔑視的稱謂。
這類官員的任命狀是斜封的,是從側門左道交由中書省辦理任命。不同於一般官員的黃紙硃批敕命,這類官員紙張上的字句是用墨筆。如此,是為“斜封官”。
這其實是中宗李顯在位時,無意間滋長出的新玩意兒!
當時以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兒等宮廷貴族為代表,無論是何等的出身、何等的才學、奴隸亦或是商人,只要向她們這些宮廷有權勢的貴族們上交大抵三十萬錢,便可買到由皇帝親筆敕封的官位。雖實是些並不幹實事、其實就是掛著個名頭好聽的閒官,但到底是皇帝親自任命,這便還是引得一眾人樂此不疲、買官之風大長!
時今李旦突然下旨罷免這一切斜封官,這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權且不提那些斜封官,首先太平公主這裡便先亂了!
要知道,太平亦是中宗時期有權勢的宮廷貴婦代表,眼下這些斜封官中有一部分就是她親自抬舉上去的,是為她自己的人馬。而皇帝突忽下了這樣一道旨意,這麼一來豈不是大大削弱了她的勢力、渙散了她的人心?
守著昏昏燈火,太平對著冷月夜波輾轉反覆、百味難鳴。她耐著性子壓住那股子燥亂,就這樣靜靜然的思忖了良久,散麻般的腦海裡漸漸就跟著梳理清楚了一個頭緒,她忽而覺的,在**詭異、際會風雲的幃幕之上,沒有永遠的敵人……當下就斜封官這件事兒,太子李隆基可以幫她!
就如同她需要小心謹慎的固守住自己原本的勢力不被瓦解、同時不斷尋找機會擴充新的勢力一樣,李隆基亦需要不斷給自己的勢力中注入新鮮的血液。
時今李旦這原是好心好意的聖旨一下,反倒使太平與隆基這邊兒雙眼發光!他們兩個人誰都是一樣,必然會覺的這是一個穩固舊部、收攏人心的好機會!
如果這個時候站出來為這四海之內的斜封官說話,那麼人心自然歸向自己。於太平,鞏固了本就是自己的人心之外,順勢也就收攏了當時由韋后、由上官婉兒等人任命官員的人心;而於太子隆基,更是一個大展心胸之寬廣、融匯四海人心的好機會!
如果太平邁出這一步,提點隆基,喚起隆基的共鳴點燃隆基的野心,他一定會欣然接受,他們二人一定會再一次的一拍即合……
。
並未有半點的耽擱,在皇帝那道已經擬定好的詔令看著就要正式下達、外界已經風聲大傳的關口,太平再一次主動的前去東宮拜訪了太子李隆基。
兩個人前遭那一次次的交鋒中,日益明顯的撕破臉皮已經抹去了心底殘存著的那些不忍、那些稀薄的感念。這一次的面對面,多少都催生了若許的尷尬。
其實當今政局瞬息萬變,同太平的不敢怠慢一樣,隆基亦在睜大眼睛不敢有半點遲疑的死死盯著皇帝的風向。李旦下旨罷免斜封官的事情,他這個監國的太子更是知道,故而對太平這一遭委實難得的主動登門,為的是什麼意圖,他心中摸的清楚。
二人之間已經有了相當的默契,便是針鋒相對步步緊逼也不能消解的乾淨。隆基不動聲色的迎著太平一路入了內殿,旋即抬手退了這兩旁林立的宮人。
太平在他這裡依舊半點兒都不見疏落,不待他招呼,已擇了背靠牡丹繡屏的位置自顧自坐下。
隆基便在她面對面的位置落了身子,隔過裊繞的薰香向她看過去,這張美豔的面孔傾城富貴的決計是一朵飽綻枝頭、招招搖搖光鮮旖旎的牡丹,可內裡實質偏又邪魅狠戾浸滿毒液的分明一朵掛血的罌粟!
他的心頭倏然便有如萬馬奔騰,那層疊的心緒翻湧著起來,旋即被他竭力的壓下去,他勾唇一笑:“呦,姑母倒是有這閒情逸致來看侄兒啊!”
用了對長輩敬稱的字句間,半點兒都聽不出應有的恭謙,訕訕然帶著薄蔑。太平自知他的刻意諷刺,抬一抬眼瞼,噙著慵懶,徐徐的:“嘖,別這麼陰陽怪氣兒的對我說話行麼?”剛柔適度,似玩味又似正色。
隆基又是一笑,即而嘆了口氣收了唇畔的玩味,把身子向她微微前探,灼灼目光落定在她絹美的眉目間:“行,你除了撒潑還會做什麼,嗯?”挑眉一哂,逼仄又諷刺。
太平知道他是在影射上次的事兒,她若不是被他們父子兩個逼的節節敗退且退無可退的地步,又怎麼會靈機一動擺了雷利之勢?事後想想倒委實是市儈婦人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