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肆夜紅樓> 第一百三十九章 廬陵回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九章 廬陵回朝 (1 / 2)

來俊臣的伏法死去,於武周曆史可謂是一個濃墨重彩的標誌。

隨著來俊臣被以謀反罪斬首論處,這在他前後持續了整整十四年的“酷吏”時代就此拉上了層疊厚積的幃幕。

有這樣一個清明的道理,武皇是深諳的:酷吏可以震懾天下維護統治,但以暴制暴只能作為開始的根本方針,卻絕對不可能成為永遠的主力政策。說白了酷吏就是一個工具,待有一日這個工具不需要了,便自然會被丟棄一旁、甚至徹底毀去!

從一開始,本就註定會是一場悲劇的落幕、戲謔的收場……

自此後,武皇側重科舉制上,他提高進士科的地位,發明殿試、廣納賢才,應試者無論出身、無論貴賤,只看自身才華與靈氣,盡最大限度為朝廷選拔有用之人!

如此,武周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君王賢明而思想開闊、臣子學識且自信滿膛,顛簸瞭如許久的一段時日終於撥開陰雲迷霧就此過去,國運漸漸走上一條清晰可見的正確軌跡。次第延伸、一路直行間,武皇推動了繼太宗時期貞觀盛世之後,另一個繁榮昌盛高偉治世的風雲幃幕……

陰陽交替、月落日升,凡事物極則反、否極泰來,從來都是冥冥自有運轉的天道欽定。

一切一切都會好起來,也會壞起來。天道如此、規律若斯,無需著急、也無需驚異!

一場荒唐的遊戲在歷經了嘈嘈雜雜燥燥亂亂的交織混沌之後,終歸還是要回歸到正軌上來的。一切一切懸而未決的事情,終歸會在某個時刻塵埃落定。

這一大早,尚且未到上朝的時辰,武皇便命了上官婉兒遣人傳旨,破天荒的一次這般急切將國老狄仁傑召見於長樂殿。

應命前來,狄仁傑自是不敢怠慢分毫的。雖這一路之上亦是有了好幾輪輾轉思量,但當面聖時武皇同他主動言起廬陵王之事,他還是免不得定了一下神!

感情,這是陛下她又一次猶豫了不成……

不過,無論是當今皇嗣李旦還是被貶斥的廬陵王李顯,他們都是高宗皇帝之子、是李唐皇室裡距離金鑾寶殿那把龍椅最近的人!在他們的身上都流淌著李唐皇族的血統,骨子裡沉澱著李唐皇室最正統的精髓啊!

所以不管武皇從李旦、李顯他們間挑選出誰來沿襲這大統,都是謝天謝地的天大喜事!雖然李旦一直在都城、且在武皇繼位之前為帝,不過李顯也是被武皇從皇帝的寶座上被生生一把就拽下來的,既然時今她主動提起了廬陵王,那且便隨她吧!

狄仁傑這樣想著:我卻又何苦死死守著一個皇嗣?廬陵王亦是正統,而棄皇嗣選廬陵王,他知道武皇在顧慮什麼,也明白武皇想要保全的是這朝野各方各派的勢力,故而選一個若許年來不在帝都的廬陵王顯然是最合適的。不如便與武皇各退一步、海闊天空……

本著這樣一種無論兩位皇子誰為儲君,這江山都會是順順當當還政李唐的原則,狄仁傑將那思緒極快的轉了個彎兒,趁熱打鐵,當即連聲不迭的附和著武皇的思緒、且沿順著她的話題尋著契機予以開拓,那自是有著一番鑿鑿切切的慷慨陳詞,順勢間又心之所至的言語出了廬陵王身上那千萬般的好處來……

但此時此刻的狄仁傑僅僅只是以為武皇一夜之間想明白了、決心隱下了。故而他只是一味的思量著順著武皇已經傾向的那杆天秤在另一端加重砝碼,就此將她那個決心更為深刻化、下的更徹底一些。無論如何,他都實實沒有料想到,武皇今兒一朝所帶給他的驚喜,遠不止一個還政李唐之事上窺見曙光的希望這樣簡單……這個秘而不發的驚喜太大了,大到那樣出乎他的意料、大到放在素日他連想都委實不敢輕易去想!

光華如織,成綺的流雲緞金浸了目之所及處的景緻,流水一樣篩灑入殿,幻似一條溶溶的金色河流。

一層層的雕花牡丹纏枝影像、伴著尋瓊丹鶴那些稀稀疏疏的暗影斑斕,這樣恢宏瑰麗的景緻映的龍椅之上武皇這一抹兀染出的淡淡微笑,顯得那樣高貴唯美不可褻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