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南明風雨> 51節 山雨欲來(解禁章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1節 山雨欲來(解禁章節) (1 / 2)

劉國軒率領下的滾雷作戰的東線作戰,並沒有什麼太值得講述的地方。他面對的是九江方面失去李元度大軍憑峙的清軍,以及東取安慶,北攻漢口的作戰。

雖然以他一個師的兵力來說,作戰地域不可謂不大,但是在百艘怒潮級護衛艦的幫助之下,對付這些臨近江邊的地區都不值一提。

唯一值得稱道的是,神州軍百艘怒潮級護衛艦自贛江沿江而上之後,進入鄱陽湖水系,在攻戰下九江的作戰與劉國軒陸軍第二師相配合,輕取九江重鎮之後,兵分兩路。以遊騎兵一個團,由艦隊運載直逼漢口。

另外,劉國軒主力則沿江而下,直趨安慶。這裡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太平天國之末,很在安慶九江段上打過幾場勝仗。

其實實州軍這次的進攻,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強有力的抵抗,完全在於清廷上下,無論是他們統治的核心一一孝莊皇后與多爾袞,還是近在咫尺的洪承疇。他們心中幾乎有一個共同的想法。

那就是由於宇文繡月及岳家的嫡傳後人為質,雖然暫時得到了安全。可是他們也推斷,神州軍的報復行動可能即將展開,而唯一使青統治核心擔心的地方就是湖南以及馬蜀地域。

這兩處地方,根據神州軍以往的作戰,總離不開船的特點來年,最有可能受到攻擊。因此他們已經調耿仲明的軍隊前往荊州、同時要巴蜀方面作好準備。同時清廷諸大臣心裡都暗暗下定決心,就算大江一側盡失,亦不會再招惹神州軍。

而後,待神州軍拿下江南之地後,再設法與之接觸,相互談判,最終達成劃江而治的目的。至於為何不動聲色,而且並不撤出大江一側的軍隊。原因在於,他們始終沒料到神州軍的動作如此之快。

而耿仲明並沒有奉旨調向荊州,只是推說近來陰雨綿綿,道路難行請求九月過後,冬日漸近,道路結實再走。

而實際的原因在於,他欲與神州軍在湖南一戰。

耿仲明(1604—1649),明末遼東蓋州(今遼寧蓋縣)人,字雲臺。崇禎初年為登州參將。清初三藩之一。原籍山東,礦工出身,當過遼東海盜,後投靠毛文龍,初與孔有德、尚可喜同為總兵毛文龍部屬,被稱為“山東三礦徒”。袁崇煥督師薊遼,殺毛文龍,後隨有孔德走登州,山東巡撫孫元化任為步兵左營參將。孔、耿出兵御後金軍,軍餉不至,憤怒不已,崇禎五年(1632年)為孔有德內應,攻陷登州,自稱總兵官。崇禎六年(1633)從孔有德投降皇太極。崇德八年(1636)年封懷順王,隸漢軍正黃旗。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兵入關,從清將多鐸入陝西,鎮壓民變隊伍,又下江南,入湖南。

總得來說,他卻是前明之中,在東北的連番大佔之中的,驍勇善戰的將領之一。而且他的天估兵也算是當年強悍至極的一股力量,至於他欲與神州軍在湖南一戰,卻並不是吃了熊心豹膽。

“哼!無論自江西、廣東方面過來,都必經山路。以此敵所有軍械,此役必以雄兵為奇,前出敵後斷敵後路。又以奇兵為正,以埋伏、奔襲、襲擾為主方可得大功。且敵軍大軍雲集”

這就是耿仲明的想法,而且這是在上次分析過神州軍在虎躍作戰之後得出的結論。

人常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大約,耿仲明並非不知道神州軍的厲害,也並非是沒有聽這神州軍的威名。孔有德及尚可喜二人之敗,他手下就有逃回的潰兵,又如何能夠不清清楚楚。

只不過作為一個爭戰十數年的戰將,如何可以被輕易折服呢?說起來他比之那些滿清後輩,聞八國聯軍之名而喪膽的將領們,強得是太多了。

此刻,當劉國軒拿下九江之後,迅速分兵朝漢口鎮及安慶前進之時。黃固率領主力三個師向長沙一線發動攻擊,正如同耿仲明預料的那樣,部分部隊及大部物資沿袁水運輸,主力戰車沿河岸而行。

而正如同耿仲明判斷的那樣,新餘就成了黃固的“急所”(圍棋術語,通俗解釋就是“要命的地方”)。因此,耿仲明率領自己麾下號稱二十萬大軍中的主力。實際加上新招來的新兵,不過十七八萬人中。而其中的主力又全部是過去十五萬人的“天佑兵”中的八萬人馬,其中三萬就負責在羅宵山脈的山地之中,向黃固的大軍進行搔擾作戰。

他作戰計劃充分體現了“一棵紅心、兩種準備”十萬騎兵秘密潛出羅宵山脈中部。直襲神州軍的戰區補給基地一一新餘。

“哼!只消奪下那兒,看他的戰車沒有弩箭,火槍沒有火藥,又如何發威,到時不是盡在我騎兵的屠宰之中麼!”

想到這兒,他的心裡禁有些得意。另外的精銳天佑兵,以及數萬新軍。則分駐株州、長沙、湘陰一線,保證他自己的後路暢通。同時分兵三萬精銳天佑兵駐官守有湖南門戶之稱的一一嶽州,只待大事不妙,輕騎獨騎跑向那兒,倒也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因此,黃固的進軍不斷受到了耿仲明所部搔擾,這時損失開始出現了。

打頭的戰車走不了多久,就要面對的是天佑軍自山林之中,如風而動的騎兵的空襲。好在神州軍的大部物資及步兵,都是乘坐老軍營級這種吃水既潛,而且也相當快捷的運輸工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