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級兩棲攻擊艦”則排開橫了,如同演習一樣把一艘艘“飛魚級”登陸艇和一輛輛戰車滑入海上,每五艘一個波次向海岸衝去。
這些五十人人驅動的飛魚級運載的身著土黃色戰甲的“救世軍”士兵,他們是登陸作戰的主力部隊,那些戰車自然是兩個作為火力支援之用的“外藉傭兵”的戰車及各連裝備的自行式迫擊炮。
當他們建立灘頭陣地之後,將有來自海軍陸戰隊第二師炮營的兩門火箭炮及兩個裝備1647年雷神L榴彈炮的炮兵連登陸作為壓制火力,支援他們的進攻。
扶桑計程車兵們壓根沒有見過這樣的打法,狂暴的炮火襲擊之中,使他們明白一件事,只要你不扎堆,就沒有關係。只要一旦有集合起來打算抵抗的跡象,那似乎無窮無盡的發出淒厲叫聲的炮彈就會從天而降,打消他們所有進行抵抗的打算。
沒有任何武裝的“飛魚級”名符其實,它們的速度遠遠超越過那些“外藉傭兵”們使用戰車,每五艘排開一個橫隊衝向岸邊。雖然它們是三體船,只是為了搶灘所以吃水極淺,同時尾部也裝備另外一隻鐵錨,以便於在部隊搶灘之後,將登陸艇拉回到水中,返回“鯨級兩棲攻擊艦”接運下一批部隊。
一群群如同十字架一般的“救世軍”士兵,將上了刺刀的火槍舉在頭頂向岸上跑去。由於特種兵神速的攻擊,使那些作為抵抗據點使用的炮壘在登陸之前完全失去作用,使他們基本沒有遇到抵抗。
岸邊的“救世軍”按照作戰計劃對於自己所屬部隊,很快收攏士兵。除了計劃當中安排防守灘頭的部隊之外,其餘士兵排起攻擊的尖角形攻擊隊形向海岸線之內推進。
灘頭上計程車兵,使用在附近弄來的碎石及木板等物開始鋪設道路,使即將登岸的戰車能夠快速駛離海灘。
這時,海上的軍艦依然在不停的換照炮壘之上的特種兵的指示進行炮擊。
“救世軍”計程車兵前進時,聽到頭頂上飛過的,那種一聽就使人牙根發酸的炮彈的嘯聲感覺到歡欣鼓舞。
艦炮的掩護射擊顯然粉碎了敵軍計劃中的反捕,一片片屍體倒在一個個巨大彈坑的周圍。刀槍、火銃散落一地,偶爾有幾個被炮火打散計程車兵都試圖使用刀槍抵抗一番的時候,無不被立功心切的“救世軍”使用槍刺、子彈好好的修理成為屍體。
這些攻擊中的“救世軍”士兵的任務,是前進到遇到敵軍有力抵抗為止,並將情況迅速回報,如果遭遇到強力攻擊則可以退入炮火掩護範圍之內。
當然,這種安全寫意的前進狀態持續不了多久,當他們到達炮火掩護區域的邊沿時候,真正的考驗到來了。
一群大約五千多扶桑士兵被艦炮炮火趕出了海岸,當在炮火轟擊範圍之外集結的時候,僅僅剩餘不足三千人。可惜的是他們帶隊的軍官並沒有被炮彈炸死,所以士兵們雖然驚惶,可是很快在軍官的吼聲中組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