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是漢帝國西北區域中心城市,如果自漢帝國西北到東南畫上一條線,再由東北到西南畫上一條線,蘭州正好就在這兩條線的交叉中心點上,蘭州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沿城而過,據記載,因初次在這裡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其後更名蘭州,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至漢時始設為郡,此處西通西域,西南通藏區,北可過黃河而通漠北,如果側擊金帝國,蘭州是一個重要的據點,最為重要的是,由於漢軍的連續勝利與快速進展大大超過了金國的預料,所以蘭州的守軍並不多,全部守軍只有五萬人。
在金帝國而言,他們本沒有想到蘭州會成為戰鬥前線,畢竟幾個月前雙方還在千里之外的淮南交戰,按他們的想法,漢軍能打到淮南就已經很出乎意料之外了,在如此短的時間裡連下數城,縱橫千里直取蘭州,是完全不可思議的,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當金帝國的謀士們意識到蘭州將成為一個要點時,衛青已經兵至定西了。
現在,完顏雍正坐在蘭州城自己的大帳裡。
他的案頭放著一份文書,文書中沒有別的內容,只是報告說,由於途中有一些耽擱,所以二十萬援軍要晚幾天才能到。
完顏雍冷笑。
“途中有一些耽擱”,是大太子“想有”一些耽擱吧!
他知道大太子的意思。
當初,他和大太子在對漢帝國開戰問題上有分歧,他力主開戰,而大太子則認為漢帝國不易征服,不可開戰,這件事一度讓雙方爭的面紅二赤,差點動起手來。
此後金軍花了僅僅三年就由漠北直打到南河,讓大太子感覺十分的沒有面子按照他當初的說法,想過黃河都難,但實際的結果卻是摧枯拉朽一般直達南河,為了挽回顏面,大太子力主對法蘭斯開戰,結果他和完顏雍又一次爭執起來。
完顏雍的主張是,不要幻想一口吃掉世界,金國力量雖強,卻也無法在兩個方向上同時開戰,但大太子卻認為,既然漢帝國已經旦夕可下,就算提前一點與法蘭斯開戰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何況漢帝國也好,法蘭斯也好,都是看著架子很大,卻都是虛胖一類,只要連續給上幾個重擊,這兩個國家就都會倒下去。
如果是一個理智的人,至少會明白,就算與法蘭斯晚幾天開戰也沒什麼損失,與其冒險早開戰,不如再等一等,等金軍全面佔領了漢帝國再考慮與法蘭斯帝國開戰,但問題是,父皇完顏亮可不是一個理智的人,他是一個瘋狂的人,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看到金帝國的領土橫跨歐亞,讓他成為一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君主,於是他接受了大太子的意見,同時與法蘭斯開戰。
結果如何,已經眾所周知。
這邊廂,漢帝國出了一個奇人衛青,攻必克,戰必勝,不到一年時間裡,把金帝國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奪回了一半,那邊廂,對法蘭斯之戰如入泥潭。雖然不斷獲勝,但法蘭斯軍就象蒼蠅一樣,趕走了再繞回來,繞回來再趕走,趕走再繞回,,,,,,弄的金軍疲於應付。
於是,大太子和他完顏雍之間的樑子就算是結死了。
完顏雍認為大太子實在是不堪重任,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可以與漢帝國開戰他卻認為不可以,不可以與法蘭斯帝國開戰他卻認為可以;大太子認為完顏雍有意奪取自己的儲君地位,凡事都和自己對著幹,幸運的成功也就當成功績來踩他。
而現在,這二十萬大軍的指揮正是大太子完顏允公。
所以,如果這二十萬大軍能按時到達才叫奇怪呢?
完顏雍甚至都猜得出大太子的大軍會在何時到達。
他的部隊會在漢軍攻下蘭州的當天到達,一旦漢軍攻下蘭州,他完顏雍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戰死,二是逃跑,而第二條路也同樣是一條死路,因為他一旦逃跑,此前失了淮南,現在再失了蘭州,兩罪並罰,他父王完顏亮是不會可憐他的,只會處死他。
而對完顏允公而言,漢軍剛打下蘭州,一定兵力疲憊,此時他統領著大軍一舉奪回蘭州,擊敗漢軍,又能在漢軍最疲憊時作戰,又能借漢軍之手殺了他完顏雍,可謂是一箭雙鵰的好計。
完顏雍不得不佩服大太子,完顏允公,你果然夠狠。
他提起筆來刷刷點點,寫了一封簡訊,這信是直接寫給父王完顏亮的,內容很簡潔:父王,兒雍守蘭州,援軍遲遲未到,兒內無糧,外無援,唯有死守,如兒戰死,請父王勿悲,兒雍再拜頓首。
“將此信以特急件發出!”完顏雍下令。
特急件是以神鷹海東青來傳遞的,這信自現在發出,五天後海東青就會飛到漠北王庭,他知道這信發的太早,但他要的就是這個時間,他算過,漢軍打下定西,沒有半個月是不成的,而這信去要五天,再由海東青送回到完顏允公處也要五天,也就是說,漢軍快要打下定西時,父王措辭嚴厲的命令就會抵達完顏允公的案頭,然後,大太子將不得不加快行軍速度,五天,足夠他到達蘭州了,如此一來,大太子想借漢軍之手殺他的計策也就無法實行,反而還落得一個治軍不力,貽誤軍機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