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大破石勒部,石勒率殘兵倉惶出逃。
是夜,明軍夜襲,石勒僅單騎孤身而逃。
三日後,俞大猷等十七將得丹,武道修為大為精進。
鮮卑騎兵南下馳援,與明軍衝殺一陣後,損失了部分兵卒,陷入觀望狀態。
曹巍部原地駐防,同樣不想上前,只是觀望形勢。
而司馬睿的糧食更不用說了。
而在一舉擊潰石勒,追殺百里之後,明軍便陷入了一定的沉寂,除了將戰線前推之外,倒是沒有進行其餘的動作。
這倒是讓天下人心浮動,不知道大明這是想要幹什麼。
一時之間,倒是形成了一種詭異的氣氛。
原本動盪不安的天下,竟然在這一瞬間,陷入了短暫的安穩之中。
而天下人並不知道的是,大明皇帝陛下、萬壽帝君朱厚熜已經離開了天樞界,前往了大清最後的希望,道光朝。
在此之前,朱厚熜覺得問題最大的應該是天樞界。
但自從在朱由檢那邊得知了道光朝的情況,自然也就將重心,轉移到了道光朝去了。
寧願耽誤時間,也不能讓滿清死灰復燃,絕地翻盤!
……
道光朝,旌旗獵獵。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心情有些糾結。
最近這段時間,他可謂是心力交瘁,內憂外患困擾著他,讓他久久不能平息自己心中的無奈之舉。
在繼位之初,道光皇帝還想要努力振作,當一個合格的好皇帝,對內對外一律強硬,但奈何……大清朝來到了道光手裡,就已經搖搖欲墜,閉關鎖國的影響在道光一朝已經開始發揮了起來,他的禁鴉行動引得了英國的強烈不滿,於是在鴉片戰場的情況下,他被打慫了。
他打贏了英國提出的所有條款,批准了‘江寧條約’,答應賠款、割地、五口通商。
在那兩三年裡,他和美國人簽訂不平等的《望廈條約》,與法國人簽訂不平等的《黃埔條約》。
從此之後,大清朝開始了漫漫簽約路。
就連瑞典、挪威和比利時都能夠來和大清國簽訂五口通商協約,來這裡分一杯羹。
是大清打不過瑞典、挪威和比利時嗎?
不是,只是因為他們對西方人的理解僅僅侷限於幾個大國,見到這些小國,他們壓根就不知道這是什麼人,只知道蝨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咬人,能籤就籤。
本來一切都好,他覺得事情都解決了。
但不知道怎麼回事兒,那個叫大明的忽然就復活了。
這讓道光有些懵。
什麼情況?
這種感覺雖然有些匪夷所思,但道光一開始其實並不怎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