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琨來回踱步,再度發問。
雖然劉琨名聲很大,可以說是如定海神針一般在這個黑暗年代鎮守北方,但才幹屬實是比起他的至交好友祖逖要差一些。
晉書之中,有一段對劉琨很到位的評價。
劉琨善於懷撫,而短於控御。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然素奢豪,嗜聲色,雖暫自矯勵,而輒復縱逸。
雖然慕名投奔劉琨的人很多,但對劉琨感到失望的人也有不少。
雖然有時候驕奢淫逸的時候會自責,然後奮發圖強,但很快又墮落到驕奢淫逸的地步,但馬上又發憤圖強……彼此迴圈往復。
這一點,沒什麼說的。
只是有良知普通人心性,被推到了如此位置上罷了。
不過劉琨雖然本事差一些,但還是比一般人要高出不少的。
不然不可能如一顆釘子一般,死死地釘在晉陽這片土地上。
“劉使君。”
那使者目光真切,對著劉琨,掏心掏肺地說道:“在下去往洛陽,往來盡是精兵強卒,放眼望去,望不到盡頭,軍馬不下三十萬之眾。”
“每日開倉放糧,賑濟百姓。糧草絡繹不絕,國庫極為充盈。”
“其甲冑樣式,確實不似本朝之人。而其用錢幣、文字,也與本朝大相徑庭!”
“那大明的皇帝,確為大宗師……而且以在下觀之,比本朝武帝還要強盛許多,恐怕高祖、項王,方能媲美。”
“他們說的多半是真的,他們是真的來自後世的漢人王朝……在下話已至此,請劉使君自行決斷吧。”
聽著使者懇切的聲音,劉琨重重地點了點頭,深吸一口氣。
“我要去洛陽親自看看,再做決定!”
如果洛陽的大明真有三十萬大軍,那麼他們的結果是一樣的。
與其如此,不如去洛陽看看。
如果是真,歸順漢人王朝,也不是什麼問題。
劉琨那邊的決斷很輕鬆,而石勒那邊,則是有些捉摸不透了。
在接到信使八百里加急之後,石勒猛然站起身來,心中驚疑不定,不知道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主動歸順都不同意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