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至此,朱厚熜也沒有猶豫,直接定了調子。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是神州特有的星空分劃體系。
三垣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居中,太微與天市拱衛紫微,因此紫微為帝星。
如今,紫微、太微和天市三界已經定好。
三垣之下,便是四象。
四象之下,分為二十八星宿。
這第四個世界,靈氣含量雖高,但畢竟是後來者,因此朱厚熜決定以紫微垣下設星辰命名。
紫微星分貝有左右兩垣,左垣為左樞、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衛、少衛、少丞八枚星辰,而右垣則是由右樞、少尉、上輔、少輔、上衛、少衛、上丞七枚星辰組成。
這些世界,名字有點難記。
甚至還有重複的。
朱厚熜直接捨棄這些名字,以後再說。
既然如此,那麼紫微垣裡只剩下北極星座、勾陳星座、北斗星座和天理星座了。
那就北斗七星吧。
不過北斗星,也他媽的有點問題。
傳統的北斗星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
但這北斗星,還有另一個稱呼,那就是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
貪狼破軍這套名字其實是隨佛法從天竺來的,在民間使用很多,甚至已經衍生出不少東西,取代了本土的七星名稱。
後來,宗教之中你抄抄我的,我抄抄你的。
最終本土化成功,貪狼、破軍這一套正式被納入了道家體系,甚至演化出了一些文曲星君、武曲星君的傳說故事來。
所以,是要用本土傳統的那一套,還是民間比較流傳的那一套?
朱厚熜毫不猶豫,選擇我全都要。
這樣一來,未來十四個世界都不用起名了。
於是,朱厚熜直接下詔道:“設此新界為天樞界!”
一個名字確定罷了,根據前三個世界的名字,這第四個世界倒是有不少人都能猜到命名方式,因此並未引起什麼波瀾。
很快,俞大猷來報。
“陛下。”
作為嘉靖一朝第一大將,俞大猷的表情看上去是頗為喜悅,似乎對被封為‘英國公’的事情而感到十分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