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惟一能夠想到的可能,就是在幷州的那些傢伙,為了逃避責任,故意謊稱對方有十萬大軍。
如果是這樣的話。
劉淵深吸一口氣,眼神之中蘊藏著殺意。
光祿大夫劉殷忽然出列,對著劉淵大義凜然道:“陛下,以臣之見,應是晉室宵小的反攻罷了,不足為慮,但幷州以南失陷,此事大為不妙,若是晉與劉琨連線,我大漢在幷州的部署,可就毀於一旦了。”
劉殷神情肅穆,一本正經的對著劉淵說著,似乎真的以興復漢室為己任。
劉殷是真心如此。
他乃是東漢光祿大夫劉陵玄孫,齊王司馬冏輔政時,徵任大司馬軍諮祭酒。
後來降奔匈奴漢。
在這個偌大的匈奴朝廷裡,70%的高階官員都姓劉。
而他,則是一個劉姓意外。
是高階官員裡,唯一一個姓劉而不是匈奴人的人,他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宗親。
但無所謂了。
他已經在匈奴混上了祖上相同的官職,甚至還有可能更進一步,因此他自然會為匈奴漢盡心竭力。
“準。”
劉淵點了帶你頭,接著便道:“以楚王為將,王太傅從軍,長樂王、西昌王為輔,發兵五萬,收服幷州失地,與丞相劉宣合併。”
楚王,便是匈奴漢的第三位皇帝劉聰,未來殺兄奪位的傢伙。
太傅王育、長樂王劉洋、西昌王劉銳,皆為匈奴漢國的高階官員。
這些人,除卻太傅王育之外,皆是匈奴人。
王育昔日也是晉朝大臣,劉淵叛晉自立為北單于時,王育請求派兵追殺,司馬潁擢他為破虜將軍。王育率兵趕到襄國,為劉淵所拘留,後任劉淵漢國的太傅。
從而從某種情況來說,他也是懂兵之人。
因此,劉淵特地點了王育從軍,從旁輔助。
而聽到了劉淵的話語,被點名的諸王當即出列,領兵而去。
而大司馬、楚王劉聰,則是眉頭猛皺。
他總感覺這次出征,兇險萬分。
冥冥之中,讓他感到很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