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旌旗獵獵,戰火在整個南方蔓延。
戰線是一直在往北方走,尤其是湖南一帶,大明的軍隊甚至已經抵達了長沙城下,終於和清廷爆發了第一場比較像模像樣的大戰。
清廷集結兵力十萬眾,固守城池。
不過這一切都和李友文沒有關係。
被俘虜之後,李友文便一路從湖南被押往了廣西,李友文一直以來惴惴不安、惶恐莫名,生怕‘長毛’給自己活剝吃了去,但沒想到的是,抵達廣西之後,他竟然被編入了軍團之中。
沒錯,編入了長毛的軍團!
這可把李友文嚇壞了。
李友文算是家道中落,他的二爺以前在康熙爺一朝時,考過秀才,因此從小倒也算是聽了不少故事長大。
他聽說過,在以前有一種打仗方法,就是讓炮灰衝在前面送死,等消耗的差不多了,真正的精銳才會上……這種打法來自於八旗。
不過讓李友文沒有想到的是,他被編入了‘大明第一生產建設軍團’的軍列之中。
分給他的並不是紅纓槍、朴刀之類的武器,更不是火繩槍、燧發槍這樣的火槍,分給他的只有鋤頭和釘耙、鏟子。
這倒是讓李友文有些詫異。
與其說他是士兵,倒不如說……他是農夫。
當然,和農夫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每晚吃飯的時候,都會有文官來給他們講歷史,同時還有康熙朝的八旗兵親身講述八旗兵的所作所為,這一幕幕無疑不是讓這些建設軍團計程車兵們感到憤怒。
除此之外,每天翻土播種之餘,他們還要被來自大明的軍官操練,聽說這些軍官都是來自於‘大明第一學府國子監’的武科生。
李友文不明覺厲,不過在這個生產建設軍團之中,每天大明軍隊都提供兩頓飯,晚上還能聽歷史故事,這讓李友文已經很滿足了。
聽說,每個月還能領到幾百文的軍餉,這更是讓李友文振奮不已,發誓要為大明效忠!
什麼?長毛?
都是那些清妖汙名化罷了,我大明乃是華夏正統,那些清妖懂個屁,留那種噁心的辮子,才是妖魔!
李友文義憤填膺,甚至恨不得馬上加入前線的隊伍,對清妖進行征討!
李友文不是一個人,他是建設兵團的一位位士兵。
他只不過是一個縮影。
整個建設軍團在桂林、柳州一帶迅速開墾良田,同時也負責修補城牆,部分時候還要負責維穩治安。
這就是朱厚熜對他們的第一步轉變。
在康熙朝的時候,大明的軍隊第一次攻打其他位面,不太懂當地情況,只是草草的將投降的降兵編成新營,隨軍出戰,而戰俘則是關在戰俘營裡,等待戰爭的結束。
說實話,弊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