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後的孝子賢孫吳應熊痛不欲生,對於大清皇上的死而感到萬分難過。
不同於他的父親,大名鼎鼎的漢奸吳三桂,這個吳應熊倒是已經被大清洗了腦,除了民族不是滿洲之外,剩下的基本上已經和滿洲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連媳婦都是建寧公主,康熙小皇帝的姑姑。
因此,他得知父親有反意之後肝腸寸斷,力勸父親當大清忠臣。
而如今又驚聞大清三位皇上齊刷刷在北京‘駕崩’,更是傷心欲絕,發誓要為大清報仇雪恨。
而與吳應熊不一樣的是,他的父親吳三桂則是來回踱步,有些慌張不已,不知該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戰局。
身為當世名將的他,事到如今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王爺,明軍已經打到廣東去了,廣東的尚王爺還在苦苦支撐,那耿精忠當了叛徒,一路給明軍指路!”
聽著身邊人的彙報,吳三桂不由深深的吸了口氣,接著便道:“耿精忠死期將至,他卻不知……明廷又怎麼可能放過我們三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對於吳三桂來說,確是如此。
他並不認為明廷會放過他們。
前些日子,前線的戰報也過來了,守了大半年的大同還是破城了,當初背叛姜瓖,致使‘大同之屠’爆發的楊振威全家被凌遲處死。
而那些無論是賈漢復這等當年表現一般的漢奸,還是范文程的後代,這種表現很不一般的漢奸,待遇也是一樣的。
而他,
吳三桂!
山海關的開門人、為滿清攻城略地、親手勒死永曆皇帝的人!
一個就夠誅九族了,更別說吳三桂有三項罪責了。
吳三罪了這波屬於是。
除非吳三桂有二十八族,不然根本不夠誅的。
對於耿精忠的表現,吳三桂表示十分的愚蠢,混賬!
最後明軍勝利了,必然會清算他耿精忠,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耿精忠的壓力之下,尚之信恐怕用不了多久也會倒戈。
這兩個牆頭草,吳三桂實在是太能理解了。
吳三桂深深地嘆了口氣,望著地圖,如今荊襄之地的兵團已經被明軍覆滅,四川、貴州也節節敗退之中,他如今被困守在了貴州,不知該如何是好。
雖然在樹立大清旗幟之後,廣西的定藩也加盟了他,但廣西、雲南兩省之力,如何與大明抗衡?
猶豫許久之後,吳三桂才道:“馬寶,你說本王要不要抓緊時間,攜銀遁逃東南海島啊?”
年事已高的吳三桂現在已經不比當年,他現在已經有很深的智慧。
以前的他:悶頭就衝,打不過就點。
現在的他:準備好後路,隨時遠遁‘東南’,前往後世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之類的島嶼當一個富家翁。
而一旁跟隨著吳三桂多年的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寶國公馬寶有些繃不住了,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馬寶,乃是李自成的手下,老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