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新成員呢。”
朱元璋忽然張口道:“咱不是記得,有個新成員,那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你的堂兄要來了嗎?咱怎麼沒看見啊。”
“沒事,每個剛來的,都要耽誤一會兒才能到。”
朱厚熜十分淡然。
畢竟都是如此。
無論是誰,都得等上一段時間才能過來,因此朱厚熜早就已經習慣了。
而聽到了朱厚熜的話語之後,朱元璋也十分淡然的坐了下來,緊接著便道:“行吧,這位武宗皇帝在歷史上的評價似乎不太好啊……這是什麼情況,要不要先教訓一頓?”
其他老幾位沒什麼說的,而朱由檢、朱翊鈞聽到之後,倒也沒有說話。
畢竟無論是在史書,還是大臣們的教導之中,正德帝朱厚照都是一位生性荒唐的皇帝,是帝王教學的反面教材。
而聽到了朱元璋的話語之後,朱厚熜則是搖了搖頭:“非也,在歷史上評價不太好,並不代表他不是一個好皇帝。”
“堂兄的私德,確實荒唐了些、愛玩鬧了些,但在治國方面,絕不含糊的。”朱厚熜道。
畢竟是少年天子,無拘無束慣了,繼位之後,做了不少的事兒。
比如在宮裡建動物園,收了不少比他歲數大的乾兒子,喜歡民女,甚至還因為他姓朱,不讓人吃豬肉……
雖然不讓吃豬肉這個在楊廷和的極力勸阻下,最後沒有推行,但足以看出這位皇帝玩鬧的性子了。
但評定一個皇帝的功過與好壞,其實和私德沒有什麼關係。
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大敗蒙古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在政策方面,可以說是一點都不含糊。
而對於這位武宗皇帝。
疑點很多。
正德十二年十月,應州之戰爆發,這場戰鬥十分激烈,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
朱厚照見狀,親自率領一軍援救,才使得明軍解圍。
雙方大小百餘戰,期間朱厚照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
最後,韃靼的小王子自度難以取勝,引兵西去,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
想朱祁鎮當年率二十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瓦剌的俘虜,而此次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韃靼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此後韃靼兵長時間內不敢內犯便是這次戰鬥的直接結果。
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朱厚照親為指揮佈置,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
然而,《武宗實錄》上卻記載:韃靼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
什麼概念?
大小戰事二十餘次,切割包圍、霧中突襲,十萬大軍對砍,結果雙方加一起死了六十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