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循聲望去,卻見在隊伍的末尾處,一個濃眉大眼的漢子站了出來,身披甲冑,鏗鏘有力地說著抱拳說著。
看樣子,似是崇禎京營之中的一員偏將。
“善!”
朱厚熜聞言,重重點頭,接著便道:“此行危險,愛卿可有囑託?”
張忠國接著道:“末將若身死,還望陛下照顧臣家中老母!臣尚有二子,願從軍,為大明效力,替臣完成臣未曾完成的任務!”
“傳旨,張母知書識理,貴而能儉,無怠遵循,克佐壺儀,教子有方,軌度端和,敦睦嘉仁。著即冊封奉天誥命舒人,欽此!”
朱厚熜毫不猶豫,進而道:“冊張忠國為指揮同知,世襲罔替;冊張忠國次子為世襲百戶!”
“末將拜謝吾皇,陛下萬年、大明萬年!”
張忠國大喜過望,連忙叩謝天恩。
朱厚熜也是毫不吝嗇封賞。
若是張忠國真能勸動山海關內那些關寧軍諸將,那麼能避免多少士卒死亡?若是如此,自己的這般封賞,還算少了些!
“老臣之子吳三輔,願為張將軍領路!”
吳襄連忙道:“老臣在城中尚有親信內應,可助張將軍入城!”
夜黑風高,張忠國在吳三輔的帶領之下,倒是繞過了警戒,來到城下,透過城中內應的指引,入了山海關內。
重新回到這天下第一雄關之後,張忠國的心情略微有些激動,不過還是沒有忘記自身使命,立馬跟隨著內應的指引,朝著關寧軍諸將的營帳之中走去,主勸一個反正。
張忠國的勸誡很成功。
凡是聽到張忠國言明軍將在近幾日攻城之將,紛紛震動萬分,連口應下。
畢竟一方面,他們本就對滿清不服。
一直以來,他們都是抵抗滿清第一線,雖然屢戰屢敗,但也屢敗屢戰,並不覺得對八旗如何。
另一方面,則是明軍戰果顯著,三萬先鋒全軍覆沒,而明軍傷亡卻不足三十分之一,這等傷亡比,自然讓關寧軍諸將心生忌憚。
特別是,聽聞了大明列祖列宗馳援,更是令他們心中犯嘀咕。
能夠從軍為將,大部分都是將門世家,在洪武、永樂及嘉靖年間,各有祖宗。
他們可以不在乎別的,祖宗還是要在乎的。
不過就當張忠國從一名偏將營中出來,迎面便撞上了數百個火把,以及帶隊的吳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