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想了想,“本來還想透過謝項瞭解下羊城的古玩圈子,但從這筆生意來看,東西基本不行,看來謝項的眼力不到。眼力不到,他在圈子裡的人脈,估計就要大打折扣。”
羅宇澤介面, “不一定是眼力不到,說不定心思不正呢?”
“心思不正只是有可能,但眼力肯定是不到的,從他的一些言談也能看出來。”吳奪應道。
葛亮說道,“他這個人,確實比較滑頭,不過從交易來看, 不像是知假買假。”
“要不明天暫且去大的古玩城轉轉,看看現在的行市?”吳奪提議, “畢竟咱們以後也是在燕京古玩城營業。”
“考察古玩城,不順帶去地攤區撿撿漏啊?”羅宇澤笑道,“你不來,我倆逛了兩次,都沒撿到漏兒。”
“現在想碰上個漏兒也很難。”吳奪應道,“明天隨機逛吧。”
······
第二天,三人考察了羊城三處比較大的古玩城。
不得不說,羊城的古玩城,比北方的很多古玩城的行情都好一些,而且因為地緣關係,回流貨也多一些。
不過在品質方面,確實也是大同小異。仿品多真貨少;真貨呢,也沒啥撿漏的空間,價兒都是高高的。
他們也插空逛了一些地攤,倒是也各買了一件東西。但並不能算漏兒, 只能說有特色,物有所值。
當然,逛地攤也得看時機和運氣,就算有漏兒,沒遇上也沒轍。
吳奪拿下了一件陶罐。
釉陶,帶青黃釉。不大,高度大概只有十五厘米。
廣口,鼓腹,收底比較緊,圈足比口徑還要稍小一點兒。
這個形制也沒什麼太特別的,但是口沿之下,鼓腹之上,這個位置有四個字。
這四個字是模印的,大致是隸書的扁方字型,但筆畫沒有沒隸書那種粗細變化以及起伏的特徵,相對平直統一。
夜郎孰大。
這四個字很有意思,文字最早應該出自司馬遷的史記:“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後來被提煉出“夜郎自大”的成語。
一個陶罐上出現“夜郎孰大”的字樣,有點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