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的還挺周全。不過強龍難壓地頭蛇,我會盡量小心的。再說了,和氣生財。”吳奪應道。
“你成熟了不少啊。”寧霜笑道。
“一句話就能看出成熟了?這個得全面檢驗。”
寧霜:“······”
此時,寧霜的手機響起,拿起一看是一個同事打來的。
這個同事有件東西想讓寧霜看看,說待會兒發影片、發圖片過來。
寧霜掛了電話,吳奪不由問道, “你們考古部門的同事,還讓你看東西啊?”
“她是搞竹簡的,術業有專攻。”寧霜介紹,“而且她不喜歡古玩,多半是他老公買的。”
吳奪點點頭,“嗯,這意思是先看影片和圖片, 吃不準再讓你看實物?”
“也不知她怎麼想的,先看了再說吧。”
過了一會兒, 影片和圖片發過來了,吳奪跟著一起看了看。
結果一個影片還沒看完,吳奪就直接說道,“這東西肯定不真啊。”
寧霜微微一怔,“這麼快?”
這件東西,是一件米黃釉小盤。
通體米黃釉,口沿描金,盤內粉彩蘭花一叢。足底紅彩六字三行篆書款:大清道光年制。
“描金的色澤和光感不對,太黃了,太亮了,應該用的化學金。”吳奪直接說道。
瓷器描金工藝,北宋時期就有了,比如定窯就出現過描金瓷器。
當時主要是用大蒜汁調和金粉;使用大蒜汁是利用其黏性。
而明清時期,改用明膠的方式。
不管用什麼方式,都是真金, 或將金子磨粉調製,或將金箔加熱融於膠中;而且描金瓷器得入窯二次燒製,同時限制條件很多, 故而成功率很低。
而仿品呢,除個別極致高仿,大多都是化學金,雖然是看影片,但吳奪的那種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