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爺很快接起,“起床挺早啊,那就過來吃早餐吧。”
“我倆凌晨來鬼市了,這剛要回去,您就來訊息了。”吳奪笑道,“您連早餐也管啊?”
“如今的鬼市,能有好東西那才是見了鬼了。”斐爺接著說道, “管啊,只是辛苦你倆打個車直接來景子甸吧,主路走到頭左拐再到頭,快到了告訴我,我在門口等你。”
“好嘞。”
吳奪和葛亮打了輛車,到了斐爺說的門口。斐爺如約出現等候。
斐爺的這個地方, 是村子的一角,一側有小河,門前可見山。
這個院子的總面積很大,不過被分割成了好幾個部分。一部分如同平常人家的住所;一部分是作坊,有一個個的工作間;一部分是倉庫。
還有一部分在最後頭,是個相對獨立的最大的院子,與其他部分不僅有牆間隔,門前還有一道水渠,旁邊還有個小樹林。
這個相對獨立的最大院子裡,一共有三座瓷窯。
從斐爺等候的門口進入,都有通道可以進入到每一個部分的院中;同時,除了倉庫,每一個部分的院子,也都有可以直接出入的門口,不是必須要經過最初的門。
斐爺先把他們請到起居所在的院子的餐廳裡,先吃早餐。
早餐只有四樣,水煎包,油條包麻餈、小米粥、鹹菜,不過量都很大;圓桌上擺了三個大盤子一個大瓷罐。還有小餐碗和筷子、勺子。
吳奪一看,這三個盤子居然都是“康熙青花”,盛放小米粥的大瓷罐也是青花的, 口沿下還帶著“大明宣德年制”的橫款。
“都是仿呲了的,但也沒什麼大毛病,扔了可惜,湊合用用還行。”斐爺招呼吃喝的時候,順帶介紹了一句“餐具”。
這裡頭,油條包麻餈是當地特色,軟糯的麻餈包在酥脆的油條中,還配上白糖和芝麻,吃起來口感和味道確實不錯,就是容易膩。
吃的時候聊起來,斐爺說他平時也不在這裡住,集中幹活兒的時候才會住在這裡。
斐爺手底下,分門別類還有不少好手。
比如專門寫款兒的,寫出來的款兒和真品官窯款簡直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飯後,斐爺看了看吳奪的那個裝有大錦盒的編織袋,“先參觀一下我這裡吧,回頭再看看你在鬼市收的東西, 是大盤麼?”
“還以為您不感興趣呢,這件不是瓷器, 但我們確實也收了件瓷器, 正好請您掌掌眼。”
吳奪說這話,羅宇澤嘿嘿笑了兩聲。
“掌眼不敢當。”斐爺也笑了笑,“鬼市上收的東西,我確實不感興趣,不過吳奪收的東西,我還是有點兒興趣的。”
······
吳奪和羅宇澤跟著斐爺轉了一圈。這時候,作坊裡的人都還沒來“上班”,他們只能看看環境、材料、工具什麼的。
製造瓷器,有人也許會覺得程式就那麼幾個,其實細分起來是非常多非常繁雜的。
仿古瓷也不同於當下的日用瓷,光是胎土、釉料、彩料的調配,每一種都有很多講究。
而且,制瓷高手必定也是美術高手。
在瓷胚上作畫和寫字,和在紙上作畫和寫字有很多不同,工具不同,技巧也不同;但有一點必須是相同的,那就是美感;成功的作品必須要有美感,不然誰買你的賬呢?
不要說大幅的複雜畫片,就但是簡單的回紋雲紋等等紋飾,高手畫出來和庸手畫出來,差別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