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直徑有四米左右,六個人圍井下視也毫不擁擠。
吳奪看到,井下確實有水,但不是“井水”。
井下是一條河。
地下河。
應該還是那條地下河。
這一段的地下河比較寬,得有七八米,而且只在井口壁下沿的三四米處。也就是說,這個“井口”,實際上是這一段地下河所在溶洞的頂部挖出的一個圓洞口。
當然,這裡不止在地面挖出了一個“井口”,是整體開鑿的空間。
而且,這個“井口”的位置,正對地下河的河岸——這一段地下河的一側,還有寬約一米、高出水面的河岸。
“這得下去看看啊!”吳奪自告奮勇當先鋒。
“我倆先下去。”葛亮跟上。
“好,在這裡終究看不太全。你倆先下去看看也好。”吳大志點頭。
這處“葫蘆洞”的洞壁底部邊緣,有不少凸起的石形,固定繩索很是方便。
而且,“井口”距離下方的河岸不過三四米,所以兩人很順利地就下去了。
兩人在河岸站定,先朝上打了個手勢,而後放置了探照燈,又各自開啟了手電。
這是一個扁長的溶洞,總長度怕是將近百米。洞頂自然不是平的,高低起伏;而距離地下河的河面,基本在三米到六米之間。
地下河的寬度也有變化,在溶洞中心位置最寬,到了兩端,收緊到三米左右。
他們下來的“井口”,正在這個扁長溶洞的中心位置的河岸。
他們還發現,在溶洞一端,地下河水從溶洞又真正轉入“地下”後,河岸卻沒有停止延伸,而是變成了一個帶有洞口的通道。
這個方向,也是地下河水奔流的方向。
這個洞口不大,高度至多兩米,寬度勉強能到一米。
吳奪也進一步確定了,他們落腳的河岸,實際上是在溶洞的洞壁上開鑿出來的。
所以,地下河的對面,沒有河岸,更沒有這樣的洞口。
而這邊的河岸,只有河水奔流的方向有一個洞口。
兩人來回走動,大致看完之後,又來到“井口”下,向上做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