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鼎!”吳大志一邊說著,一邊下了“池子”,而後又上了梯形石臺的臺階。
“池子”裡沒有水,但是卻溼滑黏膩,生了不少青苔。
大家先後下了“池子”,都很小心,又上了梯形石臺。
梯形石臺的頂面邊長,只有三米多,六人圍站在鼎的周圍,顯得很是侷促。
化肥並沒有著急上去,而是走到了三角形“破洞”旁邊,探頭探腦。
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這隻鼎上,一時也都沒有去管化肥。
這是一隻四足方鼎,高度在一米五左右,鼎口直徑在一米左右,雙耳立於頂部兩側。
鼎腹之上,則是山川河流的紋飾。
四隻鼎足,還是陷在石臺頂面的——應該是建造石臺之時,挖鑿了四個凹槽,和四個鼎足契合。如此一來,便更加穩固。
而且,這四個凹槽之中,還都鑲嵌了青銅片。如此之舉,許是為了減少對地氣的影響。
整隻鼎上,有一層紅色皮殼,並不鮮豔,是一種如凝血的暗紅色,但是卻十分光亮。
這種紅色皮殼十分特殊,如果借用“黑漆古”的說法,這就是“紅漆古”。
陰火揚州鼎!
確然無疑!
也正是因為揚州鼎的火性,水汽雖然在這個空間內氤氳,但在梯形石臺四周和上方,卻幾乎沒有。
陰火揚州鼎的這種暗紅色的光亮皮殼,和陽火荊州鼎不同。
陽火荊州鼎上,是一層紅色鏽跡,色澤要比揚州鼎鮮豔,如火一般;但卻因為是紅鏽,並不如“紅漆古”這般光亮。
“終於找到了,而且完好無損!”吳大志不由高喊一聲。
實則眾人都很激動,但所佔位置十分侷促,所以也都得憋著,不能有太大的動作;情緒,就全用在了說話上。
一時之間,七嘴八舌,高聲交錯,喧囂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