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看瓶子先翻底。
每個瓶底一個篆字,讀起來是:雍正年制。
四聯瓶如果有底款,往往不是“雍正年制”就是“乾隆年制”。
官窯如此,民窯也有不少這麼落的。至於後世的仿品,器型小的,一般落“雍正年制”;器型大的,一般落“乾隆年制”。
如果是雍正官窯四聯瓶,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是仿哥釉四聯瓶。
鐵鏽花釉雖然有特色,但是視覺效果上肯定比不了哥窯的釉色和開片。
吳奪從胎到釉到氧化層,仔細審視了一遍,感覺差點兒意思。
這件四聯瓶很可能是現代高仿。
吳奪如今在瓷器上的眼力,其實已經堪稱高手,即便不用聽,這個判定也差不離。
不過還是順帶聽了聽。
果然,確實是現代高仿。他不由看了一眼寧霜,想遞個眼色。
不料寧霜卻依然比較投入,聚精會神地看著底座。
這個木質底座,首先不可能是紫檀花梨;這兩種木料對於吳奪來說,很容易辨識。
也不像其它硬木類的。
至於楠木、黃楊木,顏色就對不上,因為呈現黑褐色。
此時,吳奪看著寧霜用手來回搓動,心頭不由一動,這難不成是沉香?
嚴格來說,沉香不能叫木料,不過總歸是有木性的。
搓動之後,寧霜果然嗅了嗅。當然,她不會很明顯,是藉著湊到眼前看的樣子,悄悄嗅了嗅,只是沒有瞞過旁邊的吳奪就是了。
寧霜輕輕點頭,這才看向吳奪。
“換著看看。”吳奪說道,“我這個不錯,光彩奪目。”
這麼說,潛臺詞就是這是個新活兒,因為只有新瓷器才會有火光,又叫賊光。
寧霜笑了笑,“我這個不大行,有點兒油膩。”
吳奪一聽,看來寧霜是初步判斷就是沉香了。“油膩”暗指沉香結香的油分。
等吳奪上手了這個底座,首先從分量上感覺,確實和沉香類似。
不過,卻並不是含油量很高的沉香的分量。寧霜說“油膩”,只是借用了沉香的一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