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偽書畫的,最喜歡買類似這樣的老紙了。就這兩張紙,偽造兩張乾隆御筆書法出去,迷惑性太強了。”葛亮接著說道。
“還真是。”吳奪介面,“別看乾隆書法不怎麼樣,但是市場行情可真不賴。”
“你倆怎麼還替作偽的考慮上了?”梅小梅撇了撇嘴,旋即又道,“好了,看看我撿的這個漏兒怎麼樣?”
梅小梅之前說過她拿下的是一面銅鏡,只是吳奪還沒看,不過吳奪覺得她既然和寧霜一起,應該問題不大。
不料寧霜卻道,“我還沒看小梅姐的銅鏡。因為我倆分開過一段時間,碰頭沒多久,她光說拿下了一面銅鏡,你倆就來了。我也等著看呢。”
“對,你們三個一起看吧。”
這時候吃得也差不多了,梅小梅放下了筷子,拿起飯店的一次性塑膠手套戴上,從包裡取出了裝有銅鏡的錦盒。
吳奪一看,這錦盒不大,估計銅鏡也不大。
果然,這面圓形銅鏡的直徑,也就是十厘米甚至不到十厘米。
鏡子很漂亮,通體水銀古。而且皮殼老熟,不是生坑的東西。
鏡面光滑,鏡背中央是伏獸鈕,弦紋圈將鏡背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內區是四隻瑞獸,外區則是六隻飛禽,同時帶有六串葡萄紋飾;而在鏡邊,還有如意圖案點綴。
“好一個禽獸!”吳奪還沒上手,就不由嘆道。
這是一面很經典的禽獸葡萄鏡。
禽獸葡萄鏡,也叫海獸葡萄鏡、瑞獸葡萄鏡、海馬葡萄鏡等,名稱很多,出現在自古至今的各種史料上。
其中叫得最多的還是海獸葡萄鏡,清代的《西清古鑑》也是這麼叫的,影響比較大。
不過,吳奪還是習慣分開叫,因為有的鏡背紋飾上沒有飛禽。沒有飛禽的,他就叫海獸葡萄鏡;有飛禽的,他就叫禽獸葡萄鏡。
而鏡背上的瑞獸紋飾,叫“海獸”或者“海馬”,究竟是什麼動物,目前的說法仍然很難一致。但有一點,這應該是亞歐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因為海獸葡萄鏡是唐代興起並走向成熟的;所謂海獸,應該是唐代的中西交流和寬鬆多元的文化發展的產物。
唐代的銅鏡,是收藏的大熱門,其中的精品,往往具有很高的工藝水準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實際上,唐代是缺銅的,朝廷曾經下令禁止用銅來製造生活器物。
但是呢,鏡子這玩意兒,在當時只能用銅製造,別的材料還搞不定。
所以,唐代的銅器技術和工藝,便集中體現在銅鏡上,由此形成了銅鏡藝術的一個高峰。
“確實好吧?”梅小梅微露得意之色。
“這禽獸葡萄鏡,開門啊。”吳奪介面道,“這樣開門的東西,還能撿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