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無雙> 第462章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62章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1 / 3)

簡單溝通之後,王老闆點了一壺雀舌,點了兩樣乾果,兩樣果脯。

茶點上齊,屏退服務員,王老闆起身關好了門,卻仍然沒有拿出皮包裡的東西,而是先請房衛國和吳奪品茶。

房衛國抿了口茶之後,也不等,“王老闆,看東西吧,正事要緊。”

王老闆卻看了看吳奪,“小吳先生對古籍善本也有研究?”

看來,他還是覺得吳奪太年輕。雖然房衛國說吳奪是高手,他終究有點兒不太相信,所以就此可能懷疑吳奪同來的目的。

吳奪聽他說這話,心想怪不得看皮包不怎麼鼓,原來是古籍善本。

“王老闆,我玩得雜,都懂一點點。”

因為吳奪要從大雅齋辭職了,所以這一層身份就沒提。

王老闆剛要說話,房衛國先接了口,“王老闆,你找我,我還帶了高手前來,你要是信不過我,多累啊!”

房衛國這麼一說,王老闆連忙一邊開啟皮包一邊笑道,“我就是佩服小吳先生年紀輕輕,眼力過人。”

茶桌上擺滿了東西,所以王老闆從皮包裡拿出一個長方形不厚的錦盒之後起了身,放到了桌旁貼牆的窄櫃上。

吳奪和房衛國也就此起身,一左一右站到了王老闆旁邊。

王老闆開啟錦盒,裡頭是一本古代刻本。

也就幾十頁薄薄一本。高度在27厘米左右,寬度在17厘米左右,沒有書封,在錦盒裡就露出了首頁。

首頁最右側豎行的字跡沒有缺損:春秋經傳集解襄六第十七。

《春秋經傳集解》是這一套書的完整的書名;而這本“襄六第十七”,意思是第十七卷;因為是“春秋”,所以“襄六”指的是“魯襄公六年”。

《春秋》算是華夏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周朝魯國國史,後來出現的對《春秋》進行補充解釋闡述的作品,一般被稱為“傳”;最出名的是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從此書的版式來看,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四周有句讀附音,“山”字魚尾(注:魚尾就是一種版心中間的標記,作為摺頁基準。)

吳奪對於古籍善本,著實並不精通,不過入行之後,也不是沒有學習過。

這刻本給他的第一感覺,首先肯定是老的,而且,還有宋版刻本的感覺!

古籍善本屬於軟片子,軟片子之中最熱的是書畫,但古籍善本也是一個重要的分類。在古籍善本之中,宋代刻本因為版式和字型的精美,印刷的精良,加上年份久遠存世稀少,一直都是搶手貨。

早在明代中後期,宋代刻本就有“寸紙寸金”一說。而現在拍賣市場上,有時候一張宋代刻本的紙頁,也能拍出上萬的高價,更遑論是一本書了。

在感覺這本《春秋經傳集解》第十七卷是宋代刻本的同時,吳奪也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這個王老闆為什麼不想在市場中出手,而是想“賣”給國家。

因為這本書太破了!

品相堪稱極差。

有破損,有蟲洞,有髒汙,有墨跡,而且紙頁儲存情況不太好,有種要脆裂的感覺。

當然,小心點兒輕輕翻動還不至於碎掉。

就這個品相,若是在古玩市場出手或者拍賣行上拍,很難賣出好價錢。更關鍵的是,有沒有人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