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喀啦啦”的響聲之後,眾人不由立即後退。
響聲在加劇,而且越來越複雜,好似混雜了多種音效······
咔嚓!
青銅絞盤的中軸和門底之間,居然出現了一條裂縫!
裂縫是和門平行的,長度也和門寬基本一致。
隨後,裂縫中好似出現了震動。
震動雖然不劇烈,但是持續了不短的時間,如同在集聚能量一般。
終於,“能量”集聚到了一個臨界點······
轟隆!
這扇石門,最終竟向後倒去!
沉重的落地聲旋即響起,而後塵土飛揚。
待到完全平靜,眾人定睛一看,原來的石門,平平躺在了地上,變成了“墊腳石”。
確切地說,是“墊腳橋”。
石門之後,原來有一道寬約一米半的溝,而這扇石門後倒之後,則變成了一個簡易橋面。
吳大志上前,舉燈細察,“原來這道溝是土質和石質的分界線。”
沒錯,他們所處的石室,包括他們走過的石砌通道,都是建在地下土中的,而這道溝的對面,則變成了石質。
這道溝挺長,左右看不到邊;不過並不深,往下照射,也就是七八米,往上看,不過還有三四米高。
這算是地下的裂隙,形成原因不好說,土質和石質的分野可能是原因之一。
這些眾人也不會過多去想,很快就看向“石橋”的對面。
對面則是在石體中開鑿了一條通道,寬度和高度和原先的石門一致,也都是兩米左右。
“過橋吧!”吳大志抬抬手,率先踏上了橋面。
吳奪跟上的同時心想,當年這幫奇人異士真是太厲害了,建造了那麼多複雜的工程,這就算放到今天,也絕非易事。但轉而又一想,能從強悍的秦軍手裡完整奪取如此重量的九鼎,本身就說明他們的絕非常人。